导航
史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1/2页 1 2 向后>>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9/12 12:34:00
0字 评价:0
  一、史氏来源
  
<br><br>
  
<br><br>
  
<br><br>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史氏来源也有下五种说法: 
  
<br><br>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br><br>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br><br>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br><br>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br><br>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br><br>
  
<br><br>二、史氏发源地: 
  
<br><br>     史姓为当今常见姓氏,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5,居第八十位。分布很广,山西、湖北较为集中,两省史姓约占全国汉族史姓人口的39。
  
<br><br>
  
<br><br>
  
<br><br>    史氏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有记载至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至今族谱的世系严明,是我国除孔孟家族外族谱最完整的一家。孔孟家族自古至今均为皇室出资修谱,而史氏族谱是自唐以后,均为历朝历代贤明人士和在朝为官的族人发起修葺。最近几年,溧阳埭头、浙江宁波、山西平定、江苏泗阳、河北沧州、贵州六盘水等许多溧阳侯史崇后人相继完成了各自族谱的修葺。
  
<br><br>
  
<br><br>
  
<br><br>   溧阳埭头是史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史氏故乡,埭头史氏都是一世祖史崇(据考证目前国内现存的史氏宗谱中几乎都称史崇为一世祖)的嫡系后人。
  
<br><br>
  
<br><br>
  
<br><br> 溧阳埭头世系简图:(一世-----八世分三大支)
  
<br><br>
  
<br><br>
  
<br><br>崇--- 颢 --- 茅 --- 洽 --- 泽---  铉--- (子三嵩、懿、隐) 
  
<br><br>
  
<br><br>
  
<br><br>              ---  嵩(后代迁终南, 其后又分居眉州、四明、吴中等地)
  
<br><br>
  
<br><br>
  
<br><br>             ---  懿(后代居埭头或迁定海、真定、饶州、诸暨、歙州簧墩、山东乐 陵、河北泊头、沧州等地)
  
<br><br>
  
<br><br>
  
<br><br>            ---  隐(其后迁居江西弘都等地)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三、迁徙分布 
  
<br><br>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政治、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离开中原迁徙的史氏部分移民,又改为姓石。 
  
<br><br>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恭玄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br><br>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br><br>
  
<br><br>四、郡望堂号 
  
<br><br>    【堂号】 
  
<br><br>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br><br>    【郡望】 
  
<br><br>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br><br>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br><br>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br><br>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br><br>       桂阳郡:公元前202年置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分设桂阳、平阳郡。西汉时,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今湖南郴州永兴一带)。 
  
<br><br>
  
<br><br>五、家乘谱牒 
  
<br><br>1、史氏宗谱 
  
<br><br>【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 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br><br>【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海图  
  
<br><br>【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清钞本 南京图  
  
<br><br>【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br><br>【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br><br>【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br><br>【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乘》。  
  
<br><br>【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祐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br><br>【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br><br>【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br><br>【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六册  美国  
  
<br><br>【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br><br>【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br><br>【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br><br>【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菴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br><br>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br><br>【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br><br>【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br><br>【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br><br>【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br><br>【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br><br>【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八册  河北大学  
  
<br><br>【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刻本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br><br>【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後有钞补。  
  
<br><br>【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br><br>【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br><br>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br><br>【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一册  天一阁  
  
<br><br>【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鑑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br><br>【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日本 美国  
  
<br><br>【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br><br>【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br><br>【山东棲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棲霞县杨础乡史家庄山东棲霞县观里镇小观村  
  
<br><br>【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br><br>【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br><br>【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br><br>【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br><br>【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br><br>【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br><br>【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br><br>【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br><br>【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t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br><br>【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t  
  
<br><br>【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鸛石庄史氏钞本一册 重庆市图  
  
<br><br>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br><br>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册 北图  
  
<br><br>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br><br>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br><br>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br><br>
  
<br><br>
  
<br><br>溧阳史氏宗谱十七卷  (埭头、夏庄)公元2003年史腊宝、史福甸等纂修  北图、上图、南京图书馆
  
<br><br>
  
<br><br>
  
<br><br>史氏宗族概述一卷  公元2003年河北沧州史淑杰、史建民等纂修  北图、上图、南京图书馆
  
<br><br>2、史氏八行垂训:    
  
<br><br>    孝、友、睦、姻、    任、恤、中、和。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3、史氏皇祖十戒训:
  
<br><br>    力戒不孝不悌、不睦宗党、 不尚节俭、赌博、奸盗、嗜酒、行凶、 误入优隶、出入衙门、不完国课。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4、史氏家训:
  
<br><br>   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敬师、取友、教弟子、和邻里、肃闺门、御仆蜱、 酬恩释怨、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
  
<br><br>
  
<br><br>
  
<br><br>
  
<br><br>六、历史名人 
  
<br><br>       史 籀: 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br><br>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br><br>     史 恭:汉宣帝时是宣帝舅公,凉洲刺史、赠杜陵侯抚 养辅佐宣帝有功、而先后有十几人获封候。
  
<br><br>    史 高:乐陵侯、车骑大将军、辅佐汉元帝有功。
  
<br><br>    史 崇:封溧阳万户候,为溧阳埭头史氏一世祖。
  
<br><br>
  
<br><br>
  
<br><br>   史务滋:溧阳侯之21世孙,唐左纳言、司宾卿
  
<br><br>    史 浩:溧阳侯之35世孙,南宋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出自宁波东钱湖下水史家,一门三宰相,七十二进士;四世两封王。 
  
<br><br>    史弥远:溧阳侯之36世孙,南宋宰相,史浩之四子。
  
<br><br>
  
<br><br>
  
<br><br>   史嵩之:溧阳侯之37世孙,南宋宰相,
  
<br><br>    史天泽:溧阳侯之36世孙,元朝著名军事家、宰相、枢秘使 金紫光录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忠武镇阳王。
  
<br><br>   史可法:溧阳侯之49世孙,民族英雄,抗清名将。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
  
<br><br>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br><br>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br><br>   史 夔:溧阳侯之51世孙,清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主笔。
  
<br><br>   史贻直:溧阳侯之52世孙,清文源阁大学士 宰相,军机大臣。
  
<br><br>
  
<br><br>
  
<br><br>
  
<br><br>七、史侯祠 
  
<br><br>   史侯祠沿革: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东汉溧阳侯赠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埭头中学现址)。 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史公名崇,字伯勤,鲁郡济北人。他的高祖史恭迁居杜陵,成为皇室的辅佐。恭子孙担任官职的很多,蝉联不绝,声名很大。 史崇小时就意气激昂,有文武全才。出生在纷乱的时期,长大学习军事,立身清正,临战勇决。他由于嫔侠ρ恐⑶矣牖适医崆祝O肫铰已┏埽ǔ稹?nbsp;刘玄更始年间(公元二十三、二十四年),在动荡之际,史崇屡建奇功。在杜陵,迫降刘盆子,在昆阳,大败王寻。他虽身先士卒,有这些功绩,却推让给元帅。不逾月,被汉廷任命为右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侯,食邑一万户,使他的后代,永远继承。若与长松都尉、细柳将军相较,彼此都名需一时,无愧过去的功业。 后来奸雄消灭,天下安定,皇上诏令公侯都到封地去。他到了溧阳,访求百姓的忧患,用宽简的要求对待他们,用法令启示他们,百姓不须规劝而自己遵照执行,不须威逼而自己受到感化,打猎捕鱼者互相谦让,境内桑树梓树繁茂成荫,即使卫青、霍去病、龚遂、汲黯,都不能超过。正要跟廉颇、李牧一样,刻石封山,不幸患病,在洮湖新镇逝世,终年七十九岁。噩耗传来,船夫放下木浆,采桑女丢开竹笼,人人悲哀莫名,个个挥泪如雨。皇上颁诏封赠使持节徐兖二州刺史、司空,谧号:"壮",极尽衰荣。于是,"子民辑悦,建兹城宇,大厦耽耽,听政之所,祠堂石殿,精灵攸处,至春秋分,祭祀不阻。 隋朝末年,史族子孙到福建、浙江逃避战乱,其时,侯祠祠屋倒塌,唐朝贞观年间祭酒史仲谟加以修复。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朝议郎史有则等又加修建。 据《重修司空溧阳侯庙记》载 宗庙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后汉光武帝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唐朝会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宗长二十三代孙、朝议郎、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 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碑文未译>南唐升元三年七月十五日,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县尉张说立碑)。到了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溧阳知州、东平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碑石,曾存侯祠)。 据记载,祠前石坊,宋朝政和六年,知县郑骧题写"灵济公神道祠"。后面的"海岳堂",朱熹题写匾额,堂后就是史侯墓,围墙周长四百丈。高原大林,俯瞰洮湖。其中许多祠屋、楼亭、古迹之类屡经变迁,而今止有遗迹尚存(注:现尚存仪门、汲古井、进士树、祖侯墓旁之松柏、宋建"灵雨坊"石柱四柱,镌有大篆坊联一对,清晰可辨,成为弥足珍贵之遗迹)。 
  
<br><br>
  
<br><br>八、历代各房字辈 
  
<br><br>
  
<br><br>1、  江苏埭头分支---47世开始: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br><br> 2、江苏夏庄分支---47世开始: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br><br>3、湖南永兴、桂阳分支---54世开始:尚--学--德--义-世--维--昌--昭--承--久--济--美--习--庭--顺--XX-财--明--高--阳--慎--忠--仁--福--初--达--重--其--勇--从
  
<br><br>
  
<br><br>
  
<br><br> 4、山东栖霞分支---24世开始:大--本--汝--先--树--峻--德--志--克--明--统--绪--务--可--继--延--世--善--永--存
  
<br><br>
  
<br><br>
  
<br><br>5、河北沧州史家楼支---56世开始:锡--汝--林--焜--淑--铭--清--树--炳--坮--祖--恩--贻--泽--远--万--世--永--承--昌--忠--信--振--国--运--孝--友--传--家--本--和--善--秉--先--久--端--品--在--淳--良--贤--达--惟--圣--学--文--方--保--济--祥
  
<br><br>
  
<br><br>
  
<br><br>6、河南邓州-----天 清 载 德 政 代 传 永 流 芳
  
<br><br>
  
<br><br>
  
<br><br>7、济南淄川县---振,海,俊,宪,克,向
  
<br><br>
  
<br><br>
  
<br><br>8、山东省莒县鸡山沟村----永、桂、兴、高、力、业、成
  
<br><br>
  
<br><br>
  
<br><br>9、江苏丰县:迁丰后长房11世~30世 :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
  
<br><br>
  
<br><br>
  
<br><br>      广--蔚--起--焕--家--乘
  
<br><br>
  
<br><br>
  
<br><br>          迁丰后二三房13世起: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
  
<br><br>
  
<br><br>
  
<br><br>          31世起长二三房共用: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九:史氏联络
  
<br><br>
  
<br><br>
  
<br><br>    为健全完善我史氏资料和追溯我史氏文化及在中华大地的分布,建议观临此网址的史氏朋友、长辈留下联络姓名、地址、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方便在适当的时间由我史氏同胞出版《史氏春秋》,让我们曾经为史氏春秋提供过资料、资讯的朋友名流史册,让我住有100人以上的史氏村落载入《史氏春秋》的史册。谢谢大家的参与。
  
<br><br>
  
<br><br>
  
<br><br>1、史英豪 山西阳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地 址:山西省阳泉市德胜东街24号) 电子信箱:yicec@163.com 电 话:0353-8582655传 真:0353-2041357  史氏春秋网 http://s.yqgj.net 
  
<br><br>
  
<br><br>
  
<br><br>2、史永贵      湖南省桂阳县洋市镇龙口下曹史家  (本人现住广东,老家有3000多父老乡亲)      联络电子邮件:syg@pub.huizhou.gd.cn
  
<br><br>
  
<br><br>
  
<br><br>3、史建民     河北沧州沧县计生局      电话:0371-3053220,3053650,3053212
  
<br><br>
  
<br><br>
  
<br><br>4、史兴友     山东省莒县鸡山沟村 邮编:276518 电话:0633-6432450
  
<br><br>
  
<br><br>
  
<br><br>5、史克成     济南淄川县(现住黑龙江)  QQ:328530081   电话:0451-55978021
  
<br><br>
  
<br><br>
  
<br><br>6、史志强     辽宁锦州  85412648,13548126256
  
<br><br>
  
<br><br>
  
<br><br>7、史树峰     辽宁锦州、祖籍河北、落户于杭州。电话:13967120535
  
<br><br>
  
<br><br>
  
<br><br>8、史   峰       江苏丰县   联络电子邮件:sfnter@yahoo.com.cn
  
<br><br>
  
<br><br>
  
<br><br>9、史向珍     陕西神木 shity1978@21cn.com祖籍山西
  
<br><br>
  
<br><br>
  
<br><br>10、史恩泽 辽宁丹东 来自辽宁建昌 据说先祖来自河北 sez_sd931@163.com
  
<br><br>
  
<br><br>
  
<br><br>11、史万廷,黑龙江省克山县。QQ:10321757  (现住北京朝阳区   邮件l:wary.shi@unismartit.com)
  
<br><br>
  
<br><br>
  
<br><br>12、史银贵  河北涉县(现住河南,老家陕西洪同县)
  
<br><br>
  
<br><br>
  
<br><br>13、史贻焰 贻字辈    安徽省怀宁县
  
<br><br>
  
<br><br>
  
<br><br>14、史超      陈字辈    重庆万州区
  
<br><br>
  
<br><br>
  
<br><br>15、史卫忠 希字辈 山东平度人(爷爷典字辈,父是京字辈,先祖来自莱西)
  
<br><br>
  
<br><br>
  
<br><br>16、史幼兰   万字辈    四川南充(爷爷是“能”,父亲是“有”字辈)
  
<br><br>
  
<br><br>
  
<br><br>17、史少康     山东东营龙居乡史家村(老家:河北枣强县)
  
<br><br>
  
<br><br>
  
<br><br>18、史海岗    河北内邱县(现住河北邢台市)
  
<br><br>
  
<br><br>
  
<br><br>19、史亦森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
  
<br><br>
  
<br><br>
  
<br><br>20、史伟忠     河北沧州(老家山东乐陵)
  
<br><br>
  
<br><br>
  
<br><br>21、史国强      河北任丘市
  
<br><br>
  
<br><br>
  
<br><br>22、史红民      河南清丰史家村
  
<br><br>
  
<br><br>
  
<br><br>23、史常武      湖北省监利县三洲镇(现住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 )
  
<br><br>
  
<br><br>
  
<br><br>24、史镇辉      广东惠来县靖海镇葛山村
  
<br><br>
  
<br><br>
  
<br><br>25、史济平      浙江舟山
  
<br><br>
  
<br><br>
  
<br><br>26、史昌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县
  
<br><br>
  
<br><br>
  
<br><br>27、史旭东     山西屯留
  
<br><br>
  
<br><br>
  
<br><br>28、史淑东    广东省揭阳市史氏
  
<br><br>
  
<br><br>
  
<br><br>29、史小生     湖北随州
  
<br><br>
  
<br><br>
  
<br><br>30、史杰兴    山西大同广灵
  
<br><br>
  
<br><br>
  
<br><br>31、史冀波    祖籍河北保定徐水,来自山西大槐树,现居贵州遵义
  
<br><br>
  
<br><br>
  
<br><br>32、史卫华    江苏江阴
  
<br><br>
  
<br><br>
  
<br><br>33、史清华     山东东营
  
<br><br>
  
<br><br>
  
<br><br>34、史丽斌     江苏丹阳
  
<br><br>
  
<br><br>
  
<br><br>35、史燕凌     山东德州临邑
  
<br><br>
  
<br><br>
  
<br><br>36、史凡          河南邓州(老家陕西洪同县)
  
<br><br>
  
<br><br>
  
<br><br>37、史章磊     湖北当阳
  
<br><br>
  
<br><br>
  
<br><br>38、史凌超 浙江淳安宋村乡史家
  
<br><br>
  
<br><br>
  
<br><br>39、史永生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二7班
  
<br><br>
  
<br><br>40、史庆宇 辽宁省阜新县(祖辈在雍正4年由山东文登迁东北)fxxtxwm@163.com   13304184299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请各位修订时,不要将我史氏介绍资料全部删除了,所有的修订都会在修订史留下记录)
史姓介绍信息修订

史shi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1/3页 1 2 3 向后>>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shiyonggang:史氏家族微信公众号ssjzok(2017/2/25 9:55:52)
  • 我是湖北广水史氏人,史氏家族微信公众号管理员。有什么史氏相关信息要发布找我。手机微信13884825859
  • □史成华:河西健康史氏考略摘录资料(2016/2/15 10:08:16)
  • 甘肃高台是河西建康史氏在五凉至隋唐时期活跃在河西的一支豪门著姓,他们侨居河西数百年,形成了与河西乃至北方割据政权的特殊关系;建康史氏的郡望河西建康郡地处走廊咽喉地带,历史上曾是各割据集团和少数民族势力争夺的军事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建康郡军事要塞的性质决定了其居民人口的流动性。
  • □访客:(2015/11/20 10:38:40)
  • □访客:姓氏评论(2015/11/7 0:33:00)
  • 我莱西的第二十四世
  • □史克宁:济南淄川是我老家(2015/6/30 9:39:27)
  • 我想找济南淄川县史氏家族,联系电话15245557966宁宁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