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氏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8/15 13:17:00
3245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族序,出自上古姓氏家族侧支排行为次者,属于以官职称谓字简代为氏。所谓氏氏,属于字讹简代形成的姓氏,原本姓氏用字为“??”或“??”,古代原称为“??叔”或“??叔”,源出上古姓氏家族之始,专指侧支排行为次者,一般为原始部落中掌管姓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之称谓,“古者,姓统族,族统??”,被列为氏族内部的一种职官称谓,后演变为掌管宗祠之流,类如长老。至于其后来被称为“氏叔”,则是字讹的结果。在古代“??”、“??”二字读音皆作zhī(ㄓ),与由“族→姓→??→氏”的历史演绎过程所分衍形成的氏系列部族密切关联,时与“氏”字通假,因而讹之。
  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叔氏”或“??叔氏”,后以通假字“氏”简代,称氏叔氏,先秦时期即省文简改为单姓氏氏,正确的姓氏读音作zhī(ㄓ)。
  本书按:在姓氏用字以及称谓上,该姓氏之源出实际上不可称“氏叔氏”,应称“??叔氏”或“??叔氏”。特别要注意予以区别的是,家族侧支,仍属于嫡支世系,但非谱传的主流支系,亦绝非庶支。传统意义上谱传的主支世系,并非一定是长子世系,因此,主、侧的关系随时会因为家族传承者的地位变化而有所改变。实际上的这种改变的原因会有很多,但一般都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如区域战争、政治变革、自然灾害、生理疾病等等,在家族历史繁衍过程中,属于非常多见的正常现象。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祖上为扬州句容(今江苏镇江句容)朱氏家族的侧支,世代贫寒,其祖父朱初一不堪忍受当地大族豪强的欺压,举家迁至泗州盱眙(今江苏淮安盱眙);而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回(朱世珍)又是盱眙朱氏家族的侧支,一生更是赤贫,在五十岁左右才迁至濠州钟离(今安徽滁州凤阳)。待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东拼西杀,逐渐平定诸多势力、推翻大元帝国、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即着手大力抬升自己的家族地位,结果,朱元璋这一支就由扬州朱氏家族的侧支,一跃变成为扬州→淮安→滁州朱氏一脉的主支了,这就属于因政治变革导致的家族传承关系上的主、侧易位。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妘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的邸国,属于以国名改笔为氏。据著名的清朝学者顾东高所撰《大事年表》中记载:“邸国,妘姓,子爵,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邸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屡受周边大国的强势欺凌。在史籍《春秋·左传·注》中记载:“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六月,邾人入邸。” 邾庄公曹穿(邾穿)侵灭邸国之后,不久即被宋国“惩罚”击败,之后邾国开始走下坡。到了周敬王姬丐二十五年(邾隐公曹益十四年,鲁定公姬宋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邾隐公在“拔地会盟”中表现不佳,在一旁观礼的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认为邾隐公傲慢无礼,必将不得好死,甚至亡国灭族。由于邾隐公妄自尊大、傲慢无礼,于是在周敬王二十六年(邾隐公曹益十五年,鲁定公姬宋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冬,鲁定公便派大夫仲孙何忌率鲁国大军讨伐邾国。鲁国的军事侵略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鲁定公又增派了季孙斯、叔孙州仇两路大军,准备一举夺取邾国位于绞邑(今山东费县)的大粮仓。面对更加强大的鲁国大军之汹涌侵略,邾隐公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与鲁国订立了“句绎之盟”:邾国用大量赔款并割让大片土地给鲁国,以换取鲁国的撤军,这其中就有原邸国之地。但是,鲁定公在战后并未帮助那位可怜的邸子复国,而是干脆就吞并了原来的邸国之地,使之成为鲁国的一个邑地“邸城”,也就是以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的邸古城为中心的一带地区。一直到了二百三十余年后的战国晚期,即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楚考烈王熊完七年,鲁顷公姬雠十七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著名的春申君黄歇率楚军灭了历史悠久的鲁国,其邸国故地又被并入楚国,改称邸县,其地住民以故国之名为姓氏,称邸氏。这在史籍《姓苑》中有记载:邸为县名,邸氏当以县名为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邸”、“??”、“砥”三字可通假互用,而“??”字又与“??”、“氏”二字通假,因此邸国后人中有省文简笔为??氏者、更有改笔为砥氏、氐氏者,进而有讹笔为氏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正确的姓氏读音仍然作dǐ(ㄉㄧˇ)。
  
  二、迁徙分布
  氏氏是一个非常古早的姓氏群体,总体上皆属于字讹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今人口非常稀少,仅在今陕西省的榆林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三地有零星分布,以沂州为郡望。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二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使用文字符号,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早在五千年以前,临沂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就丰存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临沂地域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於余丘、杞等国。春秋时期,临沂地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城镇二十来个,是临沂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分别属于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期,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曹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时期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时期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国时期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时期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朝初期因之,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六县一州。民国政府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分山东省为四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民国七年(戊午,公元1918年)撤销。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九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九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十三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十个县市。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三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三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九县。
  堂号
  沂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启阳堂、中丘堂、祝丘堂、东阳堂、武城堂、丘舆堂、次室堂、堂阜堂、纪障堂、鄢陵堂等。
  
  
氏姓介绍信息修订
  • 冬冬的家
    氏冬
    2017年August月
    123:17:14
    tonesoft访客
      踔俞俟透怜目胖诏浆哺蒗锔绲饺琬丹癌拓http://www.bandog.cn/thread-1382178-1-1.html
      
    氏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07年December月
    521:43:30
    氏姓火炎
      氏根友,氏东健.
    氏姓留言
    [现2条]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氏shi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火炎:氏姓(2007/12/5 21:43:31)
  • 氏根友,氏东健.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