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潮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6/29 16:15:00
6210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有巢氏,出自帝尧时期有巢父,属于以先祖称号避难改姓为氏。潮氏原本为北方巢氏一族,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渡,才在江南落居。目前安庆潮氏多为同一支,先祖居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原为巢氏。相传,潮氏上祖为有巢父,尧帝时期是一位隐士,久居深山老林,有大智慧。他倚树筑巢而寝,后因拒绝尧帝让位而出名,被称作有巢父。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有巢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巢氏。南宋时期,为避战乱纷扰,江西洪都的巢氏族人避入长江岸滨,分别改姓为“潮”、“晁”二氏。其最初移民至安徽安庆的时间,约在明朝洪武初年,移居起始地点也同其它安庆移民一样,由江西瓦屑坝走水路离开老家。安庆潮氏的一世祖潮善长,携家眷横穿鄱阳湖直入长江,顺流而下,过雁汊镇后,江面豁然开阔,木桅帆船借四月轻轻风力,渐渐驶近安庆西城外白云缭绕的万松山。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潮善长远远看见老城门巍峨壮观,心当时就动了一下。这一动,就为潮氏在安庆七百余年的发展,写下了深刻历史的一笔。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弃,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黄帝轩辕氏有一曾孙名帝喾,帝喾的夫人姜尤(女修)外出游玩时,因踩了野人的脚印而怀孕,十月后生下一子。姜尤曾几次将这个孩子抛弃,但孩子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于是姜尤又抱回家中精心抚养,取名为“弃”,以纪念他被遗弃的经历。弃长大成人后表现出超群的才智,他让部落的人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教他们种植庄稼,开荒种田,成为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农业神。虞舜见弃功勋卓著,便让他担任稷官,主管农业,并封他于邰(今陕西武功),史称“后稷”。后稷在邰邑积极发展农业,使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著名的农业部落。后稷的裔孙发现了公鸡叫更与时辰的关系,合理安排人们的劳动作息时间,因此叫𣶃太王,即周太王古公亶父,后为狄族所逼,率领族人迁到陕西岐山下的??原,从此称为潮族。“??”就是一种土鸡,传说其名叫“伺𣶃”,会在河流将要涨水时提前鸣叫,令人们提前预防洪水,在上古读音作zhōu(ㄓㄡ),即“周”,因此其族人改称周族。由于后稷开创有功,后来便被周族人尊称为始祖。今位于陕西武功县的教稼台,就是后人为纪念后稷而建立的。
  周族后来分衍为姬周和??周两支,姬周一族建立了周王朝,家族显赫,而??周一族一直默默无闻。“??”字就是“潮”的古体字,后称潮氏,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潮氏族人皆尊奉后稷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北魏皇族普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皇族普氏家族、普乃氏、普屯氏、普周氏等,多改汉姓为周氏、潮氏等。
  第四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时期周赧王后裔,属于以避讳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有上古东周末代君王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的姬姓后裔子孙,居潮阳县(今广东汕头潮阳区),为了避唐玄宗李隆基名字的音讳,遂以居邑名称改姓为潮氏,其后裔子孙因袭潮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末期荆南节度使成汭,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据史籍《五代史》记载:“青州人成汭,被赐潮氏。”成汭,曾因在家乡杀人亡命,更其姓名为郭禹。唐僖宗李儇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郭禹加入割据复、岳二州、自称刺史的原淮南军主将张瑰部下,为其牙将,作战十分慓悍。后来张瑰惧怕其过于骁勇,欲杀之绝患,成汭遂自率亲兵千人离开张瑰,袭占归州(今湖北秭归),之后据之自称刺史。当年农历4月,归州刺史郭禹击破荆南(今湖北荆州、秭归、宜昌一带),驱逐了军阀王建肇。唐僖宗诏令以郭禹为荆南留后,以其名“汭”之意赐姓潮氏。唐末籓镇各务兵力相残,莫以养民为事,当时荆南地区兵荒之余,止有十七家人户。独有荆南留后郭禹厉精为治,抚集凋残,通商务农,晚年殆及万户。另有华州(今陕西关中地区)刺史韩建二人积极招抚流散,劝课农桑,数年之间,所辖之境民富军赡。时人谓之“北韩南郭”。后来,秦宗权的别将常厚占据了夔州(今重庆奉节),郭禹与其将汝阳许存攻夺之。久之,朝廷以郭禹为荆南节度使,郭禹遂上奏恢复姓名为成汭。
  在成汭的后裔子孙和族人中,有以先祖受赐姓氏为荣者,仍称潮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海佳氏,亦称珂里叶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i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海氏、潮氏等。该支潮氏鼻祖为海潮龙,满洲蒙古镶蓝旗人,初随平西王吴三桂入云南,后吴三桂叛清,海潮龙以伪鹤丽将军率先投诚,累官至贵州大定总兵。在海潮龙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行辈字为姓氏者,称潮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
  潮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二百二十二位,总人口虽然很少,但郡望却很多,多以汝南、沛国、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武功、皖郡为郡望,其特点是与姬姓、周氏同郡望。潮氏族人的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省渭河平原一带。
  秦、汉时期,潮氏族人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朝时期,有河南临汝的潮氏族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期,有河南叶县潮氏族人迁往河南平舆县,到汉朝末期,该支潮氏族人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地区的,河南的潮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这一时期,潮氏族人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族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潮氏族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潮氏人活动的足迹。在晋朝时期,有潮访出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潮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
  隋、唐时期,潮氏族人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朝初期,潮氏族人有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此为潮氏族人最初入闽者。在唐僖宗执政时期,又有潮氏族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潮氏族人呢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
  宋、元时期,潮氏族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潮氏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潮敦颐、词人潮邦彦、音韵学家潮德清等。
  明、清时期,是潮氏族人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潮氏族人居住。据史书记载,明朝初期潮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朝初期则有福建人潮延郡迁入台湾岛,广东人潮朝德居于台湾。从此以后,潮氏族人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
  据家谱文献《皖怀潮氏宗谱》记载:“明初,善长公迁皖,见龙山巍之,长江浩之,南岭之阳,大有佳气,俗醇土沃,舍此奚适,遂率其子若孙而家焉”。潮氏东迁的真相远不是这般诗情画意。元朝末期,安庆周边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前后血战了十九年。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该地区与陈友谅两军频繁血战,这一方肥沃土地早已是荒芜人烟,杂草丛生。江西十余万移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以瓦屑坝为迁徙口岸,离乡背井来安庆寻求生路的。目前能见到的史料,在叙述此次江西移民时有两点大致相同:其一,移民多为单身未婚青年,偶尔弟兄结伴同行;其二,来安庆落户之前,移民的历史全部空白。据《皖怀潮氏宗谱》记载,潮善长外迁时曾带有家谱,但后来毁于兵燹。凭此两点,就足以说明移民迁徒的被强迫性。安庆潮氏一世祖也不例外,潮善长孤身一人,挤在又饥又冷的移民队伍中,能快尽快地从浩瀚的长江水面寻到落脚点就相当不错了,哪有闲情逸致对未来的家园挑挑拣拣?潮善长怀着绝望与希望交融的心情,一步步地踏上安庆八卦门外那片陌生的土地。潮善长的勤劳与智慧与众不同,他来自洪都府,而且是洪都府一名出色的玉匠,这就使潮善长不仅很快在万松山下立足,而且小有殷实,并娶妻生子,建家立业。由于年代久远,潮善长公“玉匠”的身份只是一种猜想,理由是他的两个儿子一名为琢琼、一名为琢工。不是玉匠,怎么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
  潮氏二世祖潮琢琼、潮琢工也相当了得,长者“为乡进士隐居不仕”,一心一意以商为业;幼者读书出来为官西蜀,从此天各一方。潮琢琼的后代也就是潮氏三祖四祖,更是“以忠厚传家,以耕读服贾孝养为业”。从此,有潮氏族人在此地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明朝中期,围绕二祖老宅子建造的潮氏族人房屋越来越多,渐渐就形成一条窄巷。周边居民约定俗成地称之为“潮家巷”。此期间,安庆八卦门外的商业区,也因皖河口水路码头的繁荣,向西一直延伸至大王庙,扩展成繁华的西门外大街。潮家巷作为地名,延续的时间大约在二百年左右。到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潮氏九世祖潮康庶动手修撰《皖怀潮氏宗谱》,序中已有“善长公由瓦屑坝迁皖,宅白云山下(万松山),即今太平境,旧名潮家巷。”潮家巷为什么会被“太平境”所替代呢?太平兴国禅寺简称太平寺,原址在城西正观门外的万松山麓,相传最早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潮氏一世祖潮善长迁徙安庆时,太平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潮善长以太平寺为邻,建起潮氏落户安庆的第一间房。在潮氏家族缓缓发展并最终形成潮家巷的同时,太平寺也经历了两个关键时期:明洪武末年重增旧制,明天顺年间进行大规模重修。又经二百来年,太平寺在历代官员的重视下,先后建起万寿阁、古鉴堂、文殊院、华藏楼等建筑,初步形成大禅林气势。而这二百年中,潮家巷因潮氏后代不断外迁而衰落,又因太平寺扩建需要被吞噬。一条移民老街,就这样在老城版图上悄无声息消失。而太平寺,又继续辉煌了二百年,并在寺东寺西建起白衣庵、西竺庵,成为安庆四大寺院之一。太平寺前的那段老街,也因此被称之为“太平境”,其中“境”为边界、疆界之意,由此也可见太平寺当年的规模和气势。
  今日潮氏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安徽省的合肥市、安庆市、怀宁县、长丰县,北京市,福建省漳州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潮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皖郡:亦称古皖国、宜城、今安庆市。
  汝南郡: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沛郡:也称沛国郡、沛县,始建于汉朝初期。
  陈留郡: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西晋时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部一带地区。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高祖七年(辛丑,公元前200年)设泰山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一带。东汉朝时期有个博县,在西晋朝时期移郡后,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部一带。唐朝时期为乾封县。宋朝时期改乾封为奉符,即今山东泰安。大金国天会十四年(丙辰,公元1136年)改置泰安军,后改为州。清朝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有泰安府,东平、肥城等县均属此府。民国时期废府为县。“泰安”,是从“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一语中来,取意国泰民安。泰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千多年前便形成了繁荣的大汶口文化。
  淮南郡:汉朝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后改郡,迁治寿春(今山西寿县)。曹魏政权时期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朝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唐朝时期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其郡境内;唐朝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宋朝时期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的分界在今安徽省凤阳、和县一带。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临汝郡:改临汝县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项山市代管。
  华阴郡:古代原称华阴县,为春秋时为晋国之地。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清河郡:即清河县,改由邢台市管辖。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平乐县一带。平乐县历史悠久,始于三国时期设县,为以后历代州府之地。唐朝时期置为乐州,寻改昭州,又改曰平乐郡,后复曰昭州。宋朝时期改昭州为平乐郡,元朝时期改为平乐府,明、清亦然。民国时期改为平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设平乐专署。1958年专署撤至梧州,平乐县划归桂林地区管辖。
  武功郡:亦称邰国郡、眉邑、郿城、眉县,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置郡,治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部一带地区。
  堂号
  古皖堂:以望立堂,亦称宜城堂、安庆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沛国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临川堂:以望立堂。
  庐江堂:以望立堂。
  泰山堂:以望立堂。
  淮南堂:以望立堂。
  永安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临汝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江陵堂:以望立堂。
  长安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昭州堂:以望立堂。
  武功堂:以望立堂。
潮姓介绍信息修订
  • 潮姓紀念館
    潮智勇
    2017年August月
    93:20:47
    tonesoft访客
      镒纲癍嫒http://bbs.xisanqi.cn/thread-550343-1-1.html
      
    潮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4年September月
    159:2:32
    姓氏评论潮家兵
    潮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4年September月
    158:42:41
    姓氏评论潮家兵
      我叫潮家兵 安庆 望江人QQ269741586
      没想到我们的姓氏全国各地都有呀,好好发展哦!
    潮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2221:33:39
    姓氏评论访客
      江西彭泽棉船乡复排有不少潮氏,是安庆老峰镇金星村梅闸组旁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迁移过去的。
    潮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2221:28:4
    姓氏评论访客
      潮氏近代辈份:世运兴隆家道圣
    潮姓留言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潮chao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访客:姓氏评论(2010/10/1 23:10:37)
  • 潮一波
      老家安庆,现定居上海.
  • □访客:姓氏评论(2010/10/1 23:08:10)
  • 潮一波
  • □潮子琳:留言(2010/6/20 20:18:44)
  • 我是安庆望江人
  • □潮震:寻潮氏人(2010/4/21 15:09:15)
  • 我叫潮震 安庆长风的在合肥13739246655 qq876902367
  • □潮毅:姓氏评论(2010/3/20 15:15:46)
  • 父亲龙字辈,爷爷钦字辈,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