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房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1/2页 1 2 向后>>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8/3/17 22:48:00
28510字 评价:0
  
 

  
揖让乾坤”房姓始

  
 

  
-4300年传承的中华古姓

  
 

  
房恒贵(苏)/房军(黑)/房明毓(川)

  
 

  



 
 [*按:“吾宗得姓,肇自陶唐。尧娶散宜氏女,生子朱,启明。尧即位,处之丹渊,为诸侯,故曰丹朱。虞舜受禅,封朱於唐,谓之“虞宾”,礼乐加之。嗣徙於房。朱子曰陵,遂以国为氏,世守藩服。周成王三十三年,命王世子如房,逆女房伯祈,归於宗周。至昭王,复娶於房,曰房后,皆其裔也。三代以来,未甚表著;迨汉唐,后代有传人,如:伯玉之规矩、彦谦之清白、玄龄之忠烈;循良如“谟”,如“豹”,如“景伯”,如“恭懿”;文学如“凤”,如“琯”,如“晖远”,如“习祖”;武略如“宽”,如“胜”;班比简册,名著千秋。姓氏於是始显於天下而传於后世矣。抑又何庸重为述哉?然数典自不可忘也:夫余姓起於东北,而人才之盛以清河、洛阳为最,干百年来派别、支分、传衍遍天下焉!“(摘自《房氏宗谱》) ]

  
 

  

 “房“姓,在北宋编印的《百家姓》中列第170位。据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所作全国姓氏统计,房姓按人口数列于第199位。目前全国房姓约56万人(海外也有约4万,韩国3.5万,其它地区5000),占全国总人口万分之四,分布较广,其中鲁晋陕苏粤5省较多,约占全国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
千百年来,房姓虽不属大姓,但作为一个有4300年传承历史的中华古姓,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一首《谒帝尧庙》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不光道出了中国古代贤王政治中“禅让制”的由来与历史功迹,也从另一个侧面指明了天下房姓的由来。

  
 

  

 

  
 一、姓氏起源: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房"姓得姓于约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尧的后代。帝尧为黄帝五世孙,名放勋。公元前2357年,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华夏酋帮的君主,成为中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并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于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于阳城谷林(今山东省定陶县),享年118岁。帝尧为中华人文开基之祖(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尧帝时期开始),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唐尧盛世",并有"尧天舜日"的成语流传。
 帝尧生十子,丹朱为其"胤嗣子"(嫡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红上加红")。丹朱开通聪明,智慧极高,是世界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欠和顺和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乃翁”。在那个天下灾难频仍的年代,尧帝本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胸怀,为能有一个带领大家克服天灾的继任者,重点培养了沉静内敛并有奇特孝行的舜,并最终把帝位"禅让"给了舜。此乃“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千秋万代化家为国"公天下"的典范。
 丹朱公一开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为尧帝长子,故山西省长治市至今仍有一个"长子县",该县还有"丹朱镇"及"丹朱大道"等名。据《路史·国名纪丁》载:帝尧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吴房故城),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礼乐加之,谓之虞宾,天子弗臣……”的记载,说明因"禅让"之故,帝舜对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视之,对房人优礼有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竹简史书《竹书纪年》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让天下于舜,自己远避于房地也。
 同时,在尧的时代,围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用于占卜,尧将帝位禅让舜,却把棋艺传给爱子丹朱,后世有人称此为"传舜以王权,授丹朱以神权"。《竹书纪年》称其为"帝丹朱"。《山海經·海内北经》称大禹治水时,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称:“苍梧之山,帝舜葬於阳,帝丹朱葬於阴。”丹朱未践帝位却享有帝号,足以说明其在当时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所以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尧帝被尊为中华房氏血缘始祖,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的品德被视为房氏家训,而其选择将帝位禅让给舜的理由“谋事至,而言可绩。”(意即考虑事情周密,说到的必定做到。)也同样被看作治家之训。


  
 二、传承与发展:清河世泽,凌阁家声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逐渐繁衍壮大起来,夏、商之时,朝廷亦不敢等闲视之。周朝时周王室与房人曾屡通婚姻。《国语·周语》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说,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体,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见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尧,在周时还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孙房钟及钟子房沈,周昭王时仍袭爵为"房邑侯", 第13代孙雅于公元前32年(西汉成帝末年)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县东), 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为望族:房雅族人房凤(字子光、士元、元或子元)、房扬名在儒林,其11代孙东汉桓帝朝司空房植有名当朝。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02-557年间)房景伯在清河任过太守,唐朝三位宰相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来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在大禹治水时因洪水被毁),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的说法和"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的谚语流传。
 东晋时,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鲜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战乱,无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鲜卑族把“房”称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时,中原局势相对稳定,其后代又举族南迁中原,并从“屋引氏“恢复为房姓,并在洛阳所在地的河南郡成为望族,被称为"河南房氏"。据《北史》《魏书》等记载,该支先后有北魏骠骑大将军、晋州刺史房谟,隋柱国、徐州总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则天朝宰相房融,玄肃二宗宰相房琯,去庵将军房丰生等名相名将。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清河房氏作为当地望族,一直保持着与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纪末,清河房氏与清河崔氏、平原刘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战乱迁移到山东半岛,成为慕容氏南燕国的上层家族---青齐房氏。房氏家族没有卷入北魏和刘宋在山东半岛的争夺,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不是门阀士族)。
 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对传统士(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打压,在用人上又以“开科取士”取代凭门第和族望选官任职的制度,象房姓这样的士族,仕宦不得为清望官,婚姻不得结高门第,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
 公元六世纪,长期蛰伏的房姓族人中终于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的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因清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讳,故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其名为“元龄”,与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龄”名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幼警敏,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书兼隶草,有"倚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秘书省。
 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天下混一,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隋末大乱,于渭北投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屡从秦王出征,网罗人才,协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由画圣阎立本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其以一介书生建功立业"画像上凌烟阁"事世受文人墨客们推崇,晚唐诗人李贺在诗《南园》中感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奠定了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如《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诣的文学家,其诗作在《全唐诗》存89首,他曾作《威凤赋》自喻并赐房公,以诗《赐房玄龄》颂扬、勉励玄龄公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又曾作《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一首:“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
 玄龄公去世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唐大臣也是著名书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余风仙管流声”。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在【七爱诗.房杜二相国】中慷慨言道:“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名曰:"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后来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写有关这段历史的评论时,全文抄录了以上文字。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
 中唐以后,由于临淄房氏房玄龄一支及河南房氏房琯一支的相继衰落,房姓族人在整体上又仍保持着传统士族的清高和傲气,较少通过应试出仕,也较少务工从商,而是大多选择了隐居乡野的消极避世态度,最终导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为“农”业人口,在“士”、“工”、“商”等门类人才零落,成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现了房宽和房胜两位立了大功的将军。但房姓族人虽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风格始终未变。
 进入当代以后,中华房姓奋发自强,无从获得家族扶持,仅凭借个人努力,在各个行业都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并且大家对姓房都感到极其荣耀,对家族寻根活动普遍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不难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终有再度中兴的希望!

  


三、房氏图腾:寓含着主持春天的意味

  
 

  

 据考古学家和姓氏学家考证,房姓家族在汉朝甚至更早的年代,即已形成较规范的家族图腾,这在现存的中华姓氏中是不多见的。据《说文解字》:“室在旁为房。半门(繁体字的门)曰户”。房姓图腾为一象形文字:"房"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左为门户之“户”(即繁体字门之左半),右为古房人在仰观位于东方青龙星座之 “房宿”(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计四颗星,又因古代“龙为天马”,故又称天驷,也即天蝎座之π,ρ,α,β。)。黄昏时刻,当房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的时候,也就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所以该图腾带有主持春天的意味。(“房星明则王者明”,“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图样见"中华房氏"网首页:http://fang.org.cn )

  
 

  
  房宿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来历又如何?这个疑难问题,已为何光岳先生所究明。何光岳指出,按分野理论,房心二宿对应于宋地。两周时代的这个地域,除宋国外,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国家房国。他认为,帝尧之子丹朱首建房国。古称方雷氏。房和方是互通的。其实,方雷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生存于山东半岛,又称方夷,相传黄帝之妃(第四个妃子)就称为方雷氏,可见早在黄帝时代,作为东夷民族的一个支系,方雷氏就与黄帝族建立了姻亲关系。

  
 帝舜取得部落联盟酋长位置后,封帝尧之子丹朱于房,自此以后,陶唐氏才与东夷的房人建立了关系。《后汉书-东夷传》所载九夷中就有方夷,可见房人是东夷的一个古老支系。殷商时,房人的势力也较强大,在甲骨卜辞中也见有卜方人是否会出兵侵伐商朝。当时的房国亦位于殷的东方。

  
 当鸟夷南迁时,房人也随着一齐南迁。大致生活在河南的东部、安徽的北部。周灭商后,分封诸侯,在河南省的东南部建立房子国。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曾命太子钊娶房氏为妻,房氏所生太子,便是后来的周穆王。周穆王南狩时,曾到过其舅家房国。周代时的房国虽然不大,但也有一定影响,致使星相学家将房人命为天上的星宿。

  
 《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载楚灭房国等,杜注曰:“道、房、中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昭公二十二年,吴王夫概奔楚,楚封夫概于房,称之吴房。”《汉书-地理志》载汝南有吴房县,孟康注曰:“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可见,周代之房国即在汝南一带。西汉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颖河之间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阳、安徽省的阜阳等地。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房宿 、心宿的分野包括颖川、汝南、沛郡、梁国、淮阳等地,汝南、颖川、淮阳首当其冲。由此可见,房宿就是指房国,天上星宿的地理分野,与房国的地域正好完全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四、 房姓分布:迁徙四海,心向故土

  

 1. 关于房姓人口:
 在北宋编印的《百家姓》中, 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国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国姓氏统计中, 按人口排列,房姓列第199位。目前全国房姓约52万人,占全国人口0.0004,分布较广,鲁晋陕苏4省占全国房姓人口0.63(广东各支房姓约占全国的0.13)。故房姓不属大姓. 但因房氏源自于带来"尧天舜日"的大帝尧, 被舜钦定为"永作虞宾",传承相对单纯, 流向清晰, 南北朝前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士族,且其后代中大唐开国宰相房玄龄为"中国十大贤相"之一, 在唐以前属贵姓.

  
 2. 民国前建并存世的房姓家谱:
 【浙江余姚】余姚房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嘉庆二十五年(1820)孝友堂木活字本。房东余等纂修。书名据版心题。迁姚始祖启彰,居竹山。启彰子城霞,南宋时由竹山再迁邑之云柯,谱尊之为始祖。有明秦鸣雷、王宗沐等人序。藏:上海图书馆(存卷首上一册 3205)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三卷 (清)房秋伊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继锦堂活字本二册 存于 历史所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四卷 (清)房圣务 房万珊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四册 存于河北大学
 【湖南浏阳】浏东房氏族谱 (清)房青云主修 房正耀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堂修活字本 五册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 (清)房枝音 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亲睦堂活字本十册 存于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房芳梅等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一年
 【闽北浦城】《闽浦房氏族谱》 清·光绪年间修 其谱中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此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
 【湖南衡阳】房氏续修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敦伦堂修木活字本 房开甫主修四册
 【江苏溧阳】溧阳新仓(昌)房氏宗谱 1933年孝思堂木活字本16册。始祖为文昭公讳元龄(即玄龄公),二世遗植,三世崇赞,有多个分支。存于上海图书馆 

  

  
【广东连南】《房氏年命书》 房先清收于《八排瑶古籍汇编 》,内容类似族谱,但体例和意义与士大夫模式的族谱完全不同。它们虽然也是文字的记录,但一般是在祭祀时由主祭人念诵,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口述的传统。

  
【山东微山】山东微山县世善堂房氏族谱 原稿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清光绪十八年及1988年重修,线装竖排八卷本, 房台等编修.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庙《房氏族谱》,手抄繁体竖排线装本,共六册,清咸丰十年特恩明经进士房映煃编,民国时房念宗(前清秀才)、房固宗(前清秀才)、房建修等续编,1984年房昭文修补。

  
《浏东房氏族谱》藏于国家图书馆,房维日等修编,始祖伯武公(汉,植公,甘陵人)

  
《房氏家谱》清·房浩。乾隆三十一年写本:一卷,藏山西交城县觅渊斋。

  
 3. 各地新修家谱: (待增补)
【广东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谱 1994年国器堂修铅印竖排红塑面本 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
【广东梅州】房氏族谱 1995年国器堂纸版横排房玉宽编印
【江苏邳州】江苏邳州东房庄房氏族谱 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铅印竖排,含江苏房台子东西房庄/山东峄县/茸山(河南宁陵)/江苏沭阳马山.
【福建泉州】前亭房氏族谱 2004年中书堂纸版横排 房世明编

  
【河南内乡】内乡县房氏族谱 2004年简体横排复制本 房立定等编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庙支派房氏族谱 2004年简体横排电子版 房明毓编

  
【安徽和县】明礼堂房氏宗谱 1993年宣纸线装竖排八卷本 房仕九、房淑焕等编

  
【湖南浏阳】清河堂湘鄂赣白茅冲支派《房氏族谱》,1995年线装竖排本,房兰清等编修.

  
【山西大宁】大宁道教村房氏族谱   简装本.  

  
《长春李家屯房氏族谱(祖籍莱州府即墨县)》电子版,房立中提供.

  
《化州房氏族谱》,电子版,房小保提供。

  
《山东沾化房氏族谱》电子版,房新聪提供.

  
 

  

 4. 房姓迁徒情况(待增补)
 (1) 房邑(河南遂平)
 尧的长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开国开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庐县西)
 两汉之间新莽期间,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满新莽篡汉之政, 举家隐居于此, 垂钓为业, 自称”渔父”,与当时名士严子陵友善.
 (3) 广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县)
 汉桓帝时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迁于此,其子侄辈房雅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为望族.
 (4) 江南九箫山
 房植晚年谢仕后游于此, 并开基传业.
 (5) 长沙
 植子房炽康曾任长沙太守.
 (6)吴山(吴郡)
 房植第四代孙房尚志, 博通经史, 于三国魏时尝”执教授生徒于吴山.”
 (7)陕西凤翔
 房植五代孙房凌霄, 业儒学, 于晋初迁隐于陕西凤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孙房景伯,梁武帝时, 为清河郡太守. 回迁.
 (9)山东青州府
 房植13代孙房彦谦,于隋炀帝时隐于山东青州府,在临淄县开基, 殁于山东.
 (10) 长安(陕西咸阳)
 房植14代孙房玄龄起于临淄, 助唐开国后定居于长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庙.
 (11) 河南洛阳
 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本袭父爵为梁国公, 高阳公主谋反事受牵连, 削官削爵后举家逃迁于此.同时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为郡望,称"河南房氏".
 (12)济南郡
 房雅十九代孙谌,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称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孙房启,始为句容总管, 在容九年后迁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户.
 (14)开封
 房植21代孙房宁静仕唐德宗朝,为开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宪宗朝,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孙房遵时,家资殷富, 唐禧宗时因黄巢之乱,率妻儿游于湖广武昌府,置田庄居住.
 (16)燕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孙房遇隆,宋贞宗时由府尹进擢侍讲, 因与当权的丁谓意见不合,谢仕,徙于燕贞定府试剑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孙房蝇贞, 当元纲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孙明思恩侯房宽, 以天年终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卢龙墓.
 (19)潮州府(广东梅州)
 房宽长子房远绍(字燕基,号万宝), 受父命持牒南迁, 先居福建宁化石壁村, 后赴广东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银江镇)开基.
 (20)济南府
 房宽次子房远统(字燕裕,号万珍),受父命持牒在山东济南府开基.
 (21)湖广桂阳洲
 房宽三子房远续(字燕传,号万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广桂阳州开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宽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续牒.
 (23)扬州郡
 据史载,明初朝庭曾"驱吴地民以实淮扬二郡",扬州于此时开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渐繁衍流布,仅兴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达6836人.
 (24)广东连南
 连南八排瑶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粤,至1985年已传41代.连南小三江镇福田村房姓,1953年经省民委识别确认属八排瑶支系。相传他们原共有三兄弟,到广东后先居住连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长兄去怀集,二兄去瑶山,三弟又转湖南。长兄之子从怀集迁到本县小三江田心寨对面的沙坝寨。民国24年(1935年),因洪水冲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发展到11代。小三江镇房姓生产和生活习惯亦已与当地壮族、汉族无异。
 (25)山东郓城
 郓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对联,说明郓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东,但明朝洪武年间又由安徽颖州(今安徽阜阳颖上)迁至郓城.山东郓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郓城、菏泽、定陶、曹县、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东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郓城。其中的老长支主要分布于郓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陈集、菏泽牡丹乡、曹县、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贡
 据传为明朝张献忠剿四川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为自贡最大的盐商。
 (27)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
 广东大埔银江明万宝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湖广填四川”的风潮中大量迁徙入蜀,分居蜀中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狮子村.大锣村,杨家湾村,刘家沟村

  
 (28)马来西亚砂拉越
 闽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体从何时何地迁出,尚待考证.
 (29)山东微山县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也叫野雀子窝)迁至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并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还建有宗祠,当地族谱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苏雎宁
 明初自山西曲沃迁至江苏邳州望母山北房台子.

  
 5. 房姓现行地域分布情况(待增补):
 (1) 河北
 ①清河县
 ②石家庄
 ③保定、满城县、邢台、威县、廊坊、定兴、张掖、泊头、承德、沧州、张家口.....
 
 (2) 山东
 ①青岛莱西市南墅镇下堡村,500多人,辈份:为宝仁兴瑞(欠全)马连庄镇泗水村___多人,辈份∶___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官道村,___多人,辈份∶___莱西市__镇房家疃,___多人,辈份∶___
 ②山东济宁市邹城市房桃村,有1500多人,辈次是,兴大德廷有,清祥凡继论……,

  
 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乡,房家村,房姓有400多人,辈份:忠,风,建,云,存,文,传,胜,道,燕,清,赵,世,泽 。
 ③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茂岭村,500多人,辈份∶恭宽信民 ④济南市禹城县房寺乡__村,__多人,辈份:___ ⑤威海乳山市五(午)极镇房家村,382多人,公元1400(永乐年间)由青岛即墨北阡村迁出,辈份∶德廷汝,永基(积)普(朴)再(在) 克绍(少)家传 德哲绵延
 ⑥荷泽市梁山县__镇__村,1500多人,辈份∶春光诚瑞 茂昭体关明德新民 福寿永昌
 ⑦荷泽市郓城县双桥乡房集村,1000多人,辈份:殿爱龄善谋本立庆赢登
 ⑧临沂市莒南县劳坡乡斗山村,__多人,辈份∶孝玉九克永颜祥乃后周长
 ⑨聊城市莘县妹仲镇康园村,300多人,辈份∶___
 ⑩山东省长清县大房庄(济南市文昌区大房庄),辈份为:衍庆昭世泽,玉立启殿英,嘉守锡儒序,承基建乃登
 -郯城县 小房庄 房氏宗谱载:“房氏先祖清光绪间,由江苏省瓦窑小街子迁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庄。现有75户、280口人。
 房溜 追记房氏墓碑载,房氏始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苏邳州小街子迁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湾处,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现有148户、622口人。
 房圩子 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岗。后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现有172户、672口人。
 西房庄 回忆房氏宗祠碑载,房姓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得名房家庄,习称房庄。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为界,分为东、西房庄,此村居西,故名西房庄。现有168户、641口人。东房庄现有308户、1285口人。
 -新泰市养流镇上刘村,__多人,辈份:全朝树立(欠全)
 __县__镇__村,__多人,辈份:川继云昌 家崇泽秀
 -德州市齐河县大夫营前甄
 -平度市吕家集
 -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辈份:继宝贻兰荫,蕴建步修龄。宏德永衍庆,敏慎惟守真。敦睦怀祖训,荣光万世新等.
 -东阿县 鱼山村 几百人,辈份:
 -夏津县东李官屯房庄,辈份: ....庆、延、义....
 -汶上县,分布于义桥乡、南站镇、白石乡、郭仓乡、苑庄镇、郭楼镇、南旺镇等地,计有两万五千人.从临淄迁入,迁入后已传二十代.辈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相长脉久.基业永兴. 
 -莱阳市 柏林庄镇白石埠村,有房氏族人约2000余人,辈份:“明初来益 崇德师贤 孝友同首 福禄绵延”。龙旺镇纪格庄,有200人,辈份:
 -临沭县石门镇房巡会村,600多房姓.辈份:玉.会.庆.学.宝.广.兆....
 -滨州市沾化县,房姓约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国镇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族人近3000多人,刘彦虎有几百人,吴家庄子、东杜、滨海乡的河溃村、下河乡的房岭村等。
 -日照市 分部在日照市区、三庄镇、西湖镇、五莲房家沟、莒县等地。
 -即墨县 有几千姓房的。200-300年前从云南迁到山东。辈份:大,太,世,安,克等
 -诸城县/沂水县/坦城县/莱芜县/新泰市/烟台市/郓城/鄄城县/蒙阴县/临朐县等
 山东淄博沂源 :辈份:.....兆义成思立,红孝花生光,道正聚宝在,终身寿元祥.....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乡山东村.辈分排列为:敏德培元玉 惟攸利本纯。
 (3) 河南
 ①平顶山市叶县辛店乡东房庄村,2000多人,辈份:___南房庄村,1000多人
 ②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房庄,__多人,辈份:__王铁庄,__多人,辈份:__
 ③邓州市,5000多房姓,明之前从北京或山东迁至濮阳再到当地
 ④内乡县赵店乡花洼村房寨,1000多房姓,明末从邓州迁至
 内乡县湍东镇,人数不明赤眉乡杨营村东房寨小组,200多人
 ⑤信阳县_镇_村,_多人,辈份:承祖泽 继永昌 忠孝敬 宁安康
 ⑥兰考县.约2000人,分布于黄河南北
 ⑦河南南阳方城县 博望东房庄 博望西房庄
 --驻马店市/镇平县等
 周口市淮阳县 明末从山东枣南庄迁来。辈份是:金、林、先、修、运、玉、国……

  
 (4)江苏
 ①扬州兴化市, 明初由苏州迁至, 止1990年6月底共有6836人,出自"清河堂",其中:
 茅山镇北陈村,300多人,辈份:东启文永 树(凤)鹏(宝/佩/春)恒存 兴国安邦 为祖争光
 缸顾镇房家舍, 辈份有"彩风元明"等;中堡镇东,房姓,现有字辈:文、庆、定、永 ......
 中堡镇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来自山东省济南府余化县,后迁往苏州菖门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现存字辈:1.正2.福3.兴4.永5.楚6.存7.宗8.溪9.熙10.应11.碧12.天13.宏14.学15.有16.加17.再18.兆19.从20.德21.广(志)22.以23.金24.建25......
 大邹镇等, 人数 ,辈份:
 ②扬州高邮临泽镇_村,1000多人,辈份:守先方获福 积德乃延长
 ③镇江句容县陈武镇房家边村,300多人,堂号:"文英堂",辈份:念怀祖德 同庆义和 常守安泰
 句容县移风乡/孝义乡也有不少房姓同宗.
 ④盐城东台市__镇__村,__多人,辈份:___
 盐城射阳县特庸乡串河村一支,约600余人,与江苏兴化中堡房姓一系为近支。
 ⑤江苏泗阳,有房姓1000余户,近4000人,主要居住在该县临河镇王三庄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时洋河镇、屠园镇等地也有散居,历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载入清<<泗阳县志>>)。
 ⑥徐州沛县、新沂县
 ⑦江苏邳州房台子/张圩/姚集/庆安/王集/双沟等地,辈份:屹东远志高,庶仕康泰辉,习殿隆修玉,学明继文昭(前20世)燕晋苏瑞祥,润泽昆福广,英杰满九洲,华林占魁强(后20世).
 ⑧常州溧阳
 ⑨连云港云台区花果山乡小村,有房姓1000多人,有户姓2000多人。
 
 (5) 安徽
 ①宿州市_县_镇_村,_多人,辈份:玉义传家远,文章烈后程(欠全)
 ②合肥市
 ③芜湖市泾县、枞阳县等
 ④巢湖市和县沈家镇房侨村(成龙一系),2000多人,辈份∶万国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继人之庆,明经学业长。富贵惟恩厚,荣华惠泽祥。
 ⑤阜阳市临泉县(古称沈邱),四个房庄,另有房数、水房庄等,房姓约5000人,为清初李自成兵败后由房姓两兄弟从山东移民而来。传说距县城七里处的"房楼",以前曾供过房玄龄的金盔。
 ⑥怀远县河溜镇,4000人,辈份:兆,亿,万,如,维,心,修......
 ⑦界首市大黄镇房庄村,2000多人,辈份:凤,自,德,超,景.银等

  
 -安徽天长,从扬州庙头迁至此地。辈份:金,德,世,存,忠...... 堂号:聚贤堂 从苏州阊门迁入扬州,年代不详。
 
 (6) 浙江
 ①嵊县剡北
 ②慈溪县,房琯公在慈溪为官时所留一支,人数,辈份:
 ③余姚
 --萧山县

  
 (7) 湖北
 ①荆门市京山县绿林镇六房村(该镇有几个聚居地)
 ②仙桃市/武汉武昌区等
 -钟祥房家村 / 襄阳房老村
 
 (8) 湖南
 ①长沙
 ②浏阳县
 ③岳阳市平江县冬塔乡(出自广东梅州大埔一支) 辈份: 万古江山旧,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远,汉代叙源清。科甲班联定,书香启后人。经纶光德业,规矩振家声
 ④白茅冲
 ⑤郴州桂阳
 ⑥永州新田县
 其为桂阳一支,清末房枝通因被误告被清当地官兵通碟,遂从桂阳迁至永州新田县知市坪乡大山村大岭组。现约80人, 族辈:枝茂召云彩,树大根深显地光....
 ⑦永州宁远县太平镇白土村
 有房姓村民五千佘人,辈份依次为:明朝启太运,家可辉国邦,先…

  
 (9) 江西
 ①吉水县金滩镇(三曲滩)__村,__多人,辈份:___
 ②萍乡万宝公支系(近千人),辈份:万古江山旧、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远、汉代叙源清、科甲班联定、书香启后人、经纶光德业、规矩振家声
 ③宜春县/武宁县/泰和县/井冈山市等

  
 (10) 福建
 ①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人口2500多人,辈份(辈字文)∶积徽圣盛世伯侯公子男 泰来昭绳武 孟仲叔季昌
 ②福州市登云上山村,人口500多人,辈份∶ 元亨利贞 仁义礼智信(欠全)
 ③三明市
 ④宁化建瓯县

  
 (11) 广东
 ①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10000多人,祠堂“房氏家庙”国器堂 ,其中冠山村600多人,辈份:...先玉在子宜顺作臣必忠...
 ②梅县城东镇汾水村,9000多人,辈份∶___
 ③潮汕房姓人口1.8万多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300多人,潮阳棉城、海门40多人;澄海东里、澄城40多人;潮州湘桥区60多人;潮安庵埠30多人;饶平黄冈30多人;普宁1.45万多人,聚居大坪、流沙等镇;惠来3000多人,聚居东陇、神泉、隆江等镇。此外,原系潮汕地区的陆丰甲子等镇1000多人。
 ④深圳市观蓝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100多人,辈份∶__
 ⑤东莞市篁村区胜和联益村(旧称房屋村), 1000多人。其先代世居山东定陶,唐房玄龄之后,宋代中叶,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东莞,家于篁村(今东莞篁村) (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一说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从山东济南迁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东莞凤岗镇凤岗镇三联乡排沙围村房人约有一千,迁入于明代;深圳市观兰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房人由此传入。

  
 ⑥连南火烧坪八排瑶,约50000~60000人
 ⑦茂名化州笪桥朱砂大汉村,桃胡村,黄林村,约有1500多人,辈份:“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⑧ 丰顺县/惠来县/陆丰市/台山市/英德市/博罗县/揭阳市/廉江县/遂溪/电白县/韶关等。

  
 (12) 辽宁
 ①__县__镇__村,__多人,辈份:福逯有余庆 恩威振家声
 --沈阳/大连/抚顺/辽阳等

  
 ②.......,从山东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迁过来的,辈份:......永,?,德,志,玉(?) 吉 ,善.如,玉,家,业,庆,有,余...
 
 (13) 吉林
 --吉林省绥化房老屯。据称为约八至十代前从山东迁入 。现知辈份为:文.学.冀.才.名.清.国.连.景.成..。"文"字辈(也有称"景"字辈的)中女子用"秀"字。
 ----长春/大安县等
 
 (14)黑龙江
 ①黑龙江巴彦县洼兴镇兴华村(原名:房家屯)
 -黑龙江呼吗县 由山东平阴北迁,有三个房姓分支 共有千余人,其中一支辈份:"甲垂燕义 广吉永传"
 
 (15)内蒙古
 ①赤峰市敖汉旗
 ②翁牛特旗
 ③松山区
 ④林西
 
 (16) 广西
 ①南宁
 ②天峨县(山在上)
 ③象州
 ④容县/桂平市/全州县/岑溪市/临桂县/靖县等

  
 (17) 云南 \贵州
 -贵州省安顺市:10代前由湘入黔,始祖房世杰,辈分为“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
 
 (18) 上海
 ①松江 据<上海百家姓>介绍,上海松江城中,现存刻于唐大中十三年(859)的石经幢一座,上有可辨姓氏86个,其中就有"房",表明当时已有房姓族人在此定居.

  
 (19)陕西
 ①西安临潼雨金镇的房村(有两千多人,几乎全姓房)
 ②西安阎良区关山镇的南房村(大约3-4千人),阎良西房村,全姓房
 ③咸阳市彬县义门镇芦才村/良社村/中堡子村,西坡乡,计约3000人.
 ④旬邑底庙有房姓2000人。永寿/彬县/潼州(潼关县)等均有房姓村。

  
 (20)四川
 ①自贡,人数100人,辈分:"忠良世泽长,兴田培本后,万代庆荣昌"等
 ②广汉
 ③绵阳、德阳、中江、大足等地
 广东大埔银江明万宝公后裔,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中江辈份:

  
德尚公派:万宝(名)大才(名)浴腾(名)鼎裔(名)亦昌(名)敦素(名)

  
 金祖万君希仕德日,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德用公派:(13世开始)德日文元成,选开运鼎明,光华昭盛景,富贵耀朝廷。

  
 肇星公派:(11世开始)惟于星俊麟,正自荣升泰.......

  
 东、北街:(15世开始)麟正自荣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维孝贵,守道有祥征。
 罗江县金山镇,辈份:国政天兴顺,官清民志安

  
 (21)山西
 ①山西翼城南唐乡凡店村 100人
 ②大山西大同市广灵县有两处房姓的集中地,一是原张岔乡房庄村,全村姓房,有人口500左右,现该乡整体搬迁到县城,改名为“下恩庄”村。张岔乡也撤消了,合并到“加斗”乡。一是加斗乡也有不少姓房的,具体数目不详,但总在百人以上。与原张岔乡房庄村的房为一支,房庄村原为加斗乡地主的庄园,当时的村民应为长工。
 -晋中和顺县喂马乡房家庄村 100多人

  
 (22)马来西亚
 集中居住地为马来西亚砂拉越,有宗亲会组织,堂号为"清河堂",人数及辈份: .

  
 (23)韩国
 ①水原房氏
 ②南阳房氏

  
 (23)台湾
 台北市/新竹县/台中县/苗粟县/南投县/桃园县等

  
 (24)甘肃
 竹固县

  
 (25)北京
 --房山区/昌平县等

  
 (26)天津
 --武清区 --静海县三呼庄村

  
 (27)宁夏
 --中卫
 --石河子

  
 (28)香港
 ---九龙

  
 (29)海外其它地区
 --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毛里求斯/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

  
 

  
 五、三大郡望 廿七堂号

  

 【堂号】
 "清河堂": 郡望堂号,为中华房姓总堂号。中华房姓望起于清河, 故用此堂号.江苏苏州/扬州/黄河南雎宁一支,湖南浏阳浏东一支,马来西亚砂拉越一支传此堂号.
 "中书堂":典故堂号。房玄龄曾受封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为相十五年,该支以官衔为堂号。福建闽北房氏/泉州前亭房氏一支使用此堂号.
 "继锦堂":典故堂号。浙江嵊县剡北一支传此堂号。
 "敦伦堂":励志堂号。湖南衡阳一支传此堂号。
 "亲睦堂":励志堂号。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一支传此堂号.
 "国器堂":典故堂号。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从福建宁化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 并将堂号改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 ,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 万宝公开派时堂号本为“崇德堂”,其传四川中江的数支分别称为“树德堂”、“启昌堂”、“中江雷神庙支派”等,传江西、湖南岳阳、湖北等地的一支则称为“清河堂湘鄂赣白茅冲支派”.
 "孝友堂":励志堂号。浙江余姚一支传此堂号.
 "怀德堂":典故堂号。江西吉水一支,百多年前从外地迁入,传此堂号。
 “滑石堂”:典故堂号。广东化州笪桥朱砂一支传此堂号。
 "文英堂":典故堂号。江苏句容市陈武镇房家边村一支传此堂号.
 "松茂堂":典故堂号。江苏沛县一支传此堂号.
 "孝思堂":典故堂号。江苏溧阳新仓一支(传自房玄龄),传此堂号。
 "思本堂":典故堂号。江苏泗阳县临河镇王三庄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洋河镇/屠园镇等地房姓一系传此堂号。
 "树德堂"/"启昌堂":典故堂号。分布于广东大埔以及四川中江、绵阳、重庆大足等地,为"国器堂"关联堂号,以大才公为一世,据<<冠山村房氏族谱.>>记载,万宝公为银江开基太始祖,二房大才公为"树德堂"少始祖,辈数序列从六世开始为"金祖万君希仕德日文元永先玉在子宜顺作臣必忠纲常伦纪乃道之宗...". "启昌堂"为三房大富公堂号。
 "世善堂":励志堂号。山东微山县房氏传此堂号,明洪武年间迁入。

  
 “明礼堂”:励志堂号。安徽和县沈巷镇房桥村房氏传此堂号,明洪武年间从扬州迁入。

  
 “务本堂”:励志堂号。陕西咸阳房姓一支。

  
 "树德堂":励志堂号。江苏兴化北茅山房姓一支传此堂号,曾称“清河堂”。明初从苏州阊门迁入当地。

  
 “聚贤堂”:扬州庙头一支。明初从苏州阊门迁入当地。

  
 "恒瑞堂":江苏新沂琅墩一支,清康熙年间从瓦窑子迁至。

  
 “清和堂”:江苏兴化北部一支,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祖籍山东余化。

  
 ......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所载,房氏望出清河郡。又据《姓氏考略》所载:房氏望出清河、济南、河南。
 1、 清河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2、 济南郡:汉代有齐郡之地设置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一带。因玄龄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3、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将秦朝三川郡改为河南郡。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因房乾的后代及房融/房琯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六、贤名相继 代有传人

  

 尧:房姓血缘始祖,"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唐尧盛世",并有"尧天舜日"的成语流传.首开中国政治的"禅让制"先河,使"公天下"成为后世百姓不懈的追求.
 丹朱:尧之长子,受舜封为房邑侯,其后代以封地为姓.
 房陵:尧之孙,袭封为房邑侯,以封地为姓,为房姓开姓始祖.
 房钟,丹朱第三十六世孙,周昭王时食邑于灵寿,为"房邑侯".
 房沈,丹朱第三十七世孙.
 房喜:战国时韩人.见《战国策》卷二十八"韩三"之《魏为九里之盟》:魏王为九里之盟,且复天子。房喜谓韩王曰:“勿听之也,大国恶有天子,而小国利之。王与大国弗听,魏安能与小国立之。”。
 房凤:生卒年不详,字子元,西汉琅琊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人。博学多才,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太常举方正,为县令都尉,失官。汉成帝时,大司马票骑将军王根奏除补长史,荐凤明经通达,擢为光禄大夫,迁五官中郎将。哀帝时,与古文经学家刘歆、王龚共校经传,遭到今文经学派的反对,后出任九江太守,以青州牧致仕。王莽篡皇位后,房凤回归不其县,讲学于不其山下。房凤对《谷梁春秋》颇有研究,汉哀帝年间(公元前6-前1年),在任太史掌故、青州牧等官职时,曾聚徒讲授,时称“房氏之学”。死后葬不其城北,在今城阳村北、墨水河之南。1959年春,城子村村民取土时,在地下深约2米处发现房凤墓。(《青岛市志。崂山志》)
 房植:丹朱第四十八代孙,东汉时,受学于甘陵,周福常谒公咨询善道.为蠡吾侯(后为汉桓帝)所知遇,汉桓帝即位后,徵辟为朝右公,于是大行其道有名当朝.桓帝九年,出任河南尹 ,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后因诏捕党人,贤豪逃遁,公屡谏不听,遂谢仕游于江南九箫山.
 房雅:丹朱第四十九代孙,西汉常山太守(清河太守),后迁徙至清河绎幕,有官声,使房姓成为清河望族.
 房乾,晋初受朝庭派遣出使北方鲜卑族地区,后因战乱留居当地,当地习惯称"房"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北魏时其后代南迁,该支以洛阳所在地的河南郡为郡望,故称为"河南房氏",唐去庵将军房丰生即此支后代.
 房朝极, 东晋武帝时召为大司空,未到任而逝.
 房堪(一说"谌"或"湛"),房植18代孙,常山人,北燕慕容垂贵乡太守,随慕容德南迁,后定居济南。教女有方,其女事迹见<魏书>"烈女传第八十",名以女传.
 房裕/房坦/房邃/房熙,房谌四子,号为"四祖".
 房坚:后魏司空参议,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帝令诸州中正各举所知。坚与幽州中正阳尼各举其子,孝文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当闻来牒。”出为澲阳太守。官终司空参议。

  
 房元庆:南朝宋建微府司马,清河人。武帝时,历七郡太守,后为青州建微府司马。
 房景伯: 清河人,梁武帝时为清河郡守,年轻时由当时名士崔元孙亲授经义,其母性严明高尚,历览书传,多所闻知,事迹见于<魏书>"烈女传第八十"。与其父房爱亲,弟景光,学行修明,并为当世名士。
 房篆:南朝梁人, 《乐府诗集》卷七十四存其诗作《金乐歌》一首:
 前溪流碧水。后渚映青天。登台临宝镜。开窓对绮钱。玉颜乐粉色。
 罗袖拂金钿。春风散轻蝶。明月映新莲。摘花競时侣。催指及芳年。

  
 房崇吉:南朝宋并州刺史,清河人.以七百人为宋守升城,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将骑五万筑长围以攻之,自二月至于夏四月,乃克之。
 房法寿:房裕之孙,清河人,父经,蓍县令。房崇吉从兄.曾为南朝宋王玄邈司马,屡破道固军,历城人畏之。后为绥边将军.归魏后为青冀二州刺史,庄武侯。其从弟房灵民、思顺、灵悦、伯怜、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为郡守。伯玉为后魏南阳太守。

  
 房知温,字伯玉,曾被赐名李绍英,兗州瑕丘人。历澶州刺史,曹、贝二州刺史。天成元年,拜泰宁军节度使。明年,为北面招讨使,屯于卢台。徙镇武宁,加兼侍中,历镇天平、平卢。封东平王。天福元年卒于宫,赠太尉。其子彦儒拜沂州刺史。
 房伯祖,房法寿之子,任北齐郡内史/幽州辅国长等职.
 房翼(一名翼宗),伯祖子,后魏镇远/宣威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孝庄帝永安年间做过青州太傅开府从事中郎.房玄龄曾祖。
 房豹,北齐大臣,与房彦谦父房熊同为房翼之子,是彦谦之叔。年十七便任州的主簿。先后任西河(今山西省临汾县境内)、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乐陵(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政贵清静,颇有能名,特别是任乐陵太守时,因该地近海水苦,他主持凿井,遂得甘泉,时人认为这是他教化所致。在他的治下,“阶庭简静,囹圄(指监狱)空虚。”齐灭,豹还乡,“丘园自养”。
 房熊,字子彪,房翼子,自小孝顺,聪明有节概,起初做本州主簿,后迁任清河/广州二郡太守,为官颇得清名。留有七子。
 房世宝,后魏征虏将军.
 房士达:后魏济南太守兼摄齐州剌史.
 房谟:房乾的后代,河南洛阳人,北齐吏部尚书,其事迹见<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房玄邈: 初,玄邈为青州刺史,上在淮阴,为宋太宗所疑,欲北附魏,遣书结玄邈,玄邈长史清河房叔安曰:“将军居方州之重,无故举忠孝而弃之,三齐之土,宁蹈东海而死耳,不敢随将军也!”玄邈乃不答上书。及罢州还,至淮阴,严军直过;至建康,启太宗,称上有异志。及上为骠骑,引为司马,玄邈甚惧,而上待之如初。及破乌奴,上曰:“玄邈果不负吾意遇也。”叔安为宁蜀太守,上赏其忠正,欲用为梁州,会病卒。(<<南齐书.卷第一百三十五>>)
 房氏(佚名):据<隋书>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经籍三 子"载:《九宫行棋法》一卷作者。
 房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阳人也,谟之子。恭懿性沉深,有局量,达于从政。仕齐,释褐开府参军事,历平恩令、济阴守,并有能名。会齐亡,不得调。尉迥之乱,恭懿预焉,迥败,废于家。隋开皇初,吏部尚书苏威荐之,授新丰令,政为三辅之最。上闻而嘉之,赐物四百段,恭懿以所得赐分给穷乏。未几,复赐米三百石,恭懿又以赈贫人。上闻而止之。时雍州诸县令每朔朝谒,上见恭懿,必呼至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苏威重荐之,超授泽州司马,有异绩,赐物百段,良马一匹。迁德州司马,在职岁余,卢恺复奏恭懿政为天下之最。上甚异之,复赐百段,因谓诸州朝集使曰:“如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此乃上天宗庙之所佑助,岂朕寡薄能致之乎!朕即拜为刺史。岂止为一州而已,当今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学也。”上又曰:“房恭懿所在之处,百姓视之如父母。朕若置之而不赏,上天宗庙其当责我。内外官人宜知我意。”于是下诏曰:“德州司马房恭懿出宰百里,毗赞二籓,善政能官,标映伦伍。班条按部,实允佥属,委以方岳,声实俱美。可使持节海州诸军事、海州刺史。”未几,会国子博士何妥奏恭懿尉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朋党,曲相荐举。上大怒,恭懿竟得罪,配防岭南。未几,征还京师,行至洪州,遇患卒。论者于今冤之。
 房晖远: 隋国子博士,扬字崇儒,真定人,幼有志行,世传儒学,桓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被牛弘称为“五经书库”。
 房彦谦(547-615):隋代名官,字孝冲,原籍河北省清河郡,其七世祖房谌移居南朝刘宋所侨置的冀州清河郡(在今济南历城区东部)。。通涉五经,擅文章,工草隶,累迁长葛令,又深通政务,为官清廉,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隋开皇七年(587年)应荐入京,任监察御史,为执政者所嫉,被贬为泾阳(今属陕西)令,卒于官。唐贞观五年(631年)其子房玄龄被封为魏国公,奏请唐太宗恩准,将灵枢由泾阳归葬于故乡齐州(今山东济南市)祖茔,朝庭并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谥号曰“定”,此为殊荣,故房玄龄请太子右庻子、有一代文宗之誉的李百药撰写碑文,又请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书丹,刻石立于墓前。
 房从真:前蜀画家,成都人。为翰林待诏,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司空,初唐名相, 名乔,字玄龄(也叫元龄), 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幼警敏,博综典籍,工书善文, 书兼草隶。隋末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玄龄于渭北投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屡从秦王出征,网罗人才,参谋划策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削平群雄夺取帝位。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封为梁国公。授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房玄龄一支于唐开国以后"五代三宰相",备极荣耀. 主编二十四史之<晋书>.
 房仁裕,清河人,唐左领军大将军、卫尉卿赠兵部尚书.其子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州刺史赠左金吾卫大将军房先忠,其孙女为武则天子章怀太子李贤妃.章怀太子墓志铭文记叙为:"公侯将相之门,钟鼎旗裳之盛."
 房融:唐代大臣、翻译家,洛阳人。曾相武后.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人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土,他译的《楞严经》自然流畅,非常优美而且"《楞严经》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经典,是入门悟空的 ... 说理的透辟,都不同于其他佛经","自成经典"。后人为此赞道"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其译经处---光孝寺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坐落在今光孝路,寺内建有笔授轩和洗砚池。《全唐诗》录其诗一首《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胜上人房(一作过韶州广界寺)》:零落嗟残命,萧条托胜因。方烧三界火,遽洗六情尘。 隔岭天花发,凌空月殿新。谁令乡国梦,终此学分身。
 房白,唐天宝年中登进士第.《全唐诗》录其诗一首《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还字》:夫子高世迹,时迹,时人不可攀。今予亦云幸,谬得承温颜。 良策资入幕,遂行从近关。青春灞亭别,此去何时还。
 房琯:字次律,河南人。则天时平章事融之子,以门荫补弘文生。开元中,明皇将封岱岳,琯撰封禅书以献。张说奇其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又应堪任县令举,为卢氏令。寻拜监察御史。天宝初,迁主客员外,累宪部侍郎。明皇幸蜀,琯独驰赴行在,上大悦,即日拜文部尚书,同平章事,与左相韦见素等奉册灵武。因陈时事,言词慷慨,肃宗为之改容,诏持节充招讨节度等使。后为贺兰进明所构,罢相,寻贬邠州刺史。与杜甫相交莫逆. 杜甫曾以《别房太尉墓》/《房兵曹胡马》/《得房相西池鹅》和《舟前小鹅儿》等诗记述这段交情.《全唐诗》录其诗一首《题汉州西湖》:
 高流缠峻隅,城下缅丘墟。决渠信浩荡,潭岛成江湖。
 结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三伏气不蒸,四达暑自徂。
 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月出共登舟,风生随所如。
 举麾指极浦,欲极更盘纡。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遭乱意不开,即理还暂祛。安得长晤语,使我忧更除。
 房孺复:字乘,琯之子,七岁即解缀文。历官杭、辰两州刺史,容州经略使。唐代宗时仕至秘书少监,赠太子詹事. 《全唐诗》录其诗一首《酬窦大闲居见寄》:来自三湘到五溪,青枫无树不猿啼。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归思迷。鵩鸟赋成知性命,鲤鱼书至恨暌携。烦君强著潘年比,骑省风流讵可齐。
 房启: 唐代宗时始为句容总管,后迁观察使,举以为容州经略史,拜御史中丞,食邑三千户.
 房宁静:仕唐德宗朝,为开封府尹.
 房式:仕唐宪宗朝,河南府尹.
 房千里 唐文学家。字鹄举,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大和进士。官国子博士,终高州刺史。撰《南方异物志》、《投荒杂录》,皆不传,《太平广记》有引录。另有传奇小说《杨娼传》。《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寄妾赵氏(或赵氏诗)》: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房茂长:唐代画家,清河人。善画人物,有《商山四皓图》。
 房遇隆:宋贞宗时由府尹擢侍讲, 因与权臣丁谓意见不合,谢仕.
 房庶:北宋音乐家,又名房昭庶。成都人,宋仁宗朝益州乡贡进士。庶精晓音律,宋祁尝上其所著《乐书补亡》二卷,田况自蜀还,亦言其知音,荐之于朝。自言得古本《汉志》,知累黍为尺以制律。范镇等人依其法以正乐律,律成,帝奇之,又令庶自陈其法,且问律吕旋相为宫事,令撰图以进其说。庶遂以五正二变配五音,迭相为主,衍成八十四调;且改“变徵”为“变羽”,易“变”为“闰”,随音加之,则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而五行相生,始终无穷。因论乐有功,补除秘书省校书郎。庶所著有《乐书补亡》3卷、《真馆饮福》1卷,已佚。《蜀中广记》、《全蜀艺文志·房氏族谱》、《四川通志》等载其事。
 房舜卿(?-?) 身世不详。《全宋词》收其词二首,《忆秦娥》:"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玉交枝/忆秦娥》:"蕙死兰枯待返魂。暗香梅上又重闻。粉妆额子,多少画难真。竹外冰清斜倒影,江头雪里暗藏春。千锺玉酒,休更待飘零。"
 房宽:明代名将,洪武中,以济宁左卫指挥练兵北平,移定大宁。熟悉边情,殊域情伪,莫不毕知,以功封思恩侯。
 房胜,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斋 
 房岩:深得民心的邹县令。明宣德间为邹县知县,至正统中,阅二十余年卒于任,吏民皆爱戴之。有名联"两口甘露福寺百岁, 一步登天立成神仙 "题邹城峄山绝顶。 一步登天:传秦始皇从峄山下乘羊车至山顶插天石,唤“一步登天”.
 房兆楹,曾受聘为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及东方部主任,汉学家。在他督导之下,大约花了两年时间,东方部人员及图书的统合工作,终于完成。房氏负责东方部时,对采购中文书籍有一番构想,在不到两年内,为东方部添加了超过11,000册的中文藏书,总藏书量, 比他到任时,增补了四分一之多,对澳, 洲国立大学的汉学研究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63年,房氏辞职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明代名人传》的编纂计划。

  
 

  
 

  
 

  
 

  
 

  
 

  
 
房姓介绍信息修订

房fang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1/9页 1 2 3 4 5 6 7 8 9 向后>>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访客:姓氏评论(2016/11/13 14:19:58)
  • 哈哈
  • □访客:我叫房春成(2015/10/12 19:43:00)
  • 吉林的只知道祖父是连。父辈是景
  • □访客:姓氏评论(2015/7/19 10:34:47)
  • 房善涛山东郓城人,我知道的辈分字是;殿。爱。灵。善。谋。本、立、庆、赢、登
  • □访客:房氏(2015/7/16 13:13:35)
  • 房氏宗亲发源地在何处,唐朝宰相房玄龄与房氏宗亲有何关系
  • □房金平[河北省/:姓氏评论(2015/3/1 22:22:1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