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伯牙吾台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 相关族谱
  • 族谱(计1代,入谱1人)
伯牙吾台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14 15:13:00
2085字 评价:0
  一、姓氏渊源
  伯牙吾台又写作伯岳吾氏、玉里伯牙吾氏、玉裏伯岳吾惕,读音作bó yá wú tái(ㄅㄛˊ ㄧㄚˊ ㄨˊ ㄊㄞˊ)]
  单一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钦察部君主后裔玉里伯牙吾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蒙古族伯牙吾台氏,亦称玉里伯牙吾氏、玉里伯岳吾惕氏、玉耳别里伯牙吾台氏,是元朝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世居(今内蒙古赤峰地区)。元朝蒙古钦察部,即后来的蒙古喀喇沁部,其世代为蒙古钦察部王族,开宗首领玉里伯牙吾氏即著名的元朝大将和尚、千奴、土土哈、床兀儿、不花帖木儿、宰相燕铁木儿、撒敦。
  羊群庙祭祀遗址,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遗址西北35公里的羊群庙奎树沟地区。经过发掘的4处祭祀遗址均由石围墙、祭台、汉白玉石雕像和建筑基址及供祭遗存组成。汉白玉石雕像在台基前方,基本位于围墙的中央,共出土4尊(四号已残损过甚,仅剩基座部分)。雕像头部均因破坏而无存,残高在1.35~1.55米之间。雕像端坐于靠背圈椅之上,内穿紧袖长衫,外穿右衽半袖长袍,一、三号雕像胸背部绣双龙卷云纹,二号雕像则为团花和云肩。雕像均脚蹬如意纹厚底靴,身左侧佩带长方形大袋、小方盒和带鞘蒙古刀,右侧佩带火链包、黄羊角和带鞘蒙古刀。雕像均右手握高脚杯于胸前,左手自然垂放于坐椅扶手之上。近年来,通过对这类建筑基址及石雕人像的进一步考察,并结合元代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认为,由椭圆形石筑围墙、方形祭台、汉白玉石雕人像及附属性建筑组成的羊群庙祭祀遗址,与元代权臣燕铁木儿的家庙有关。现今,自明初播迁至四川西昌的玉里伯牙吾氏·燕铁木儿的俞氏家庙已经为七修建筑,占地面积为三千平方米,上下历史可追溯千年之久。
  
  二、迁徙分布
  伯牙吾台氏复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典型的蒙古族姓氏,历史悠久,在《元朝秘史》中就有记载。今已很少称呼使用,多汉化为俞氏、白氏、柏氏、余氏、富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民族、各姓氏大家庭,多以庐郡、江陵、越巂为郡望,族人遍布全国各地,尤以四川、安徽、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区为众。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越巂郡:即今四川西昌地区。西昌自古便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汉元鼎六年(辛亥,公元111年),汉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置邛都县(今西昌),设越巂郡,辖十五县,属益州。以后辖境虽不断发生变化,但郡、州、司府的治所多在西昌。唐朝时期称巂州,明朝时期称建昌卫,清朝以后称西昌。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一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自然条件优越,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自古又有“月城”之美誉。距西昌市六十八公里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于1984年11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名义对外开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评为国家首批3A级旅游景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型多功能综合航天靶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基地上耸立的发射塔架高达七十六米,由十一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还有与之配套高达三百米的避雷塔和上万台指挥、控制、测试和供电、供气、供水的先进设备以及融科技、艺术为一体的航天雕塑模型。
  堂号
  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庐州堂、合肥堂、庐阳堂、巢伯堂。
  江陵堂:以望立堂。
  越巂堂:以望立堂。
  
伯牙吾台姓介绍信息修订
    2010年February月
    2021:9:10
    姓氏评论俞群星
      我们湖南宁乡、新化、冷江有一支俞姓,家谱上记载俞廷玉公为始祖,但对廷玉公儿子的记载有所不同,在有通海、通源、通渊外,还记载有通江、通汉,而且我们这一支是俞通汉的后裔,不知是怎么回事,请赐教。
    经典值1
    [编辑][取消]
    2009年May月
    1110:33:19
    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真的是蒙宗的后代? 姓氏评论访客
      
       网上关于俞廷玉父子四人是否蒙宗的争论非常激烈,据说还因此弄得俞姓一些宗亲之间不太愉快。个人觉得,关于俞氏宗亲寻根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争论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俞氏整个宗族跨越了接近4500年左右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漫长而又频繁的繁衍和迁徙,分支不断,纷繁复杂,演化到今天,让我们的俞氏后人寻根问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有了类似以上那样的争论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争论也并非是件坏事,通过大家的不断考证和研究,终究我们会还原历史的本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要搞清廷玉公父子的宗脉来源,必然要首先弄清他们的身世和家族来源,通过追根溯源探究廷玉公的神秘身份来源。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的情况。
      
      俞君选(婺源俞氏十世祖)
      字柱卿,宋景定壬戌登进士,官扬州太守兼理军事。时扬州泰州真州大饥,公建议赈给,所活数十万人选淮东制幕累避不就,遂乞归婺源田里名其居曰艮为时止时行艮之义也在我当止我何为不乐哉。生绍定已丑葬于元大德甲辰,寿七十六,葬于星溪西祖坟。生有长子 舜民,次子 师鲁。
      
      俞舜民 (婺源俞氏十一世)。
      生宋淳祐丁末死于元元贞乙末葬星溪南,妣周氏葬同穴,生一子,元膺
      
      俞师鲁 (婺源俞氏十一世)
      卓吾挺秀三岁哉奇字知读书日诵数百言大德开举茂材辟使馆编修有政绩辑有春秋注说。生宋开庆已末葬于元泰定年,歿于兄坟右侧同向,生一子 智全
      
      俞元膺 (舜民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元至正年间登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笔者省去)
      生一子 彦诚
      
      俞智全 (师鲁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字鑑平,读书有文名至大涧江北濠人士聘为邑校官皇庆间为巢邑教授。生于元至元壬午殁至顺庚午葬于先祖坟右侧,妣贺氏,同穴。生有子一 廷玉
      
      
      俞彦诚 (元膺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幼师庭训,励志诗书,博通经史,初设教乡里,洪武间绩溪、休宁两邑间交聘为邑校官。殁于溪南安吉村,生子一 通江
      
      俞廷玉 (智全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字隐儒,幼随父任茬濠巢博学不仕,元季,明太祖起兵驻和县久谋渡江苦无舟辑,公遣子通海等由巢湖率众万船千艘佐太祖南渡以定王业。太祖即吴王位嘉其功,书赠开业功臣,无双盛世,文章第拜检枢密院事不受,卒封河涧郡公。生元大德甲辰殁明洪武丙辰,寿七十二。妣胡夫人、继妣崔夫人同脏溪南辛山异向,生子三 通海、通渊、通源
      
      我想读者看到这儿应该已经对廷玉公的家世大概已经有个了解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于我处家谱所记载,有些文字笔者加了些符号便于读者阅读。俞廷玉的三个儿子我就不必在一一罗列了,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俞廷玉的父亲就是俞智全,为元代的巢湖、凤阳周边的邑校官,大概就是老师的角色。他的堂哥就是俞彦诚,和廷玉也是差不多的职业,只是教授于古徽州绩溪、休宁两地。
      
      俞廷玉的父亲俞智全深处残暴统治的元朝,身份如前面介绍,也和他差不多,邑校官之职。
      
      上推到俞廷玉的曾祖父俞君选,乃是扬州太守,因为已经是宋末,加上后来的蒙人入侵,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也回到故里--婺源的溪西地区(据笔者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溪西村)。作为婺源十世祖的君选公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扬州市长,在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的俞氏家谱中记载了君选公当时为俞氏此脉后裔所立的原派20个字的辈分,即舜(十一世)、智(十二世)、廷(十三世)、通(十四世);光(十五世)、宗(十六世)、麟(十七世)、子(十八世);动(十九世)、全(二十世)、嗣(二十一世)、道(二十二世);藩(二十三世)、承(二十四世)、公(二十五世)、德(二十六世);在(二十七世)、文(二十八世)、士(二十九世)、万(三十世)。
      
      以上资料皆为我处家谱的记载,读者也许会问,我处家谱怎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这样的,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俞廷玉的曾祖俞君选有两个儿子,俞舜民和俞师鲁,即形成两个分支,俞廷玉当然是次子师鲁的一脉,而笔者则是长子俞舜民的后裔。也就是说,俞廷玉和俞彦诚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俞彦诚的儿子俞通江很显然和俞廷玉的儿子通海、通渊、通源当然也是堂兄关系。只是由于父辈或祖辈迁徙的原因,大约是在元代初期,俞廷玉的父辈或祖辈从婺源溪西迁至安徽巢湖、濠州一带居住。至于和我处同属君选公的一脉相传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俞廷玉是蒙宗还是汉人已经是一览无余了。很显然俞廷玉就是宋代扬州太守,即我处婺源第十世祖俞君选公的后代,当然世汉人的后代,决非蒙宗一说。
      
      如果大家有何疑问,愿意相互交流!QQ:120312096 电话:13914747178
      
      俞品峰
      南京 2009.5.4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2008年December月
    1020:27:12
    姓氏评论访客
      好无聊
      
    经典值1
    [编辑][取消]
    2008年June月
    621:41:0
    姓氏评论访客
      网上看家谱,知俞廷玉公实乃余廷玉(秀一公),我可能是秀四公的后人,我祖上大约自康熙18年左右自云南沾益迁入现址(老地名为普安州属蛾螂铺村,现为贵州盘县红果开发区)以前一直以为姓铁就是铁木真的后人,从网上了解到实情后,认为分析比较合理,我们应为玉里伯牙氏后人,希望这部分的俞姓和余姓都不要见外,秀一公要先在明朝落脚绝对不会说是姓余和铁的,因为我们的家谱也有上面的诗,但有的地方略有出入,原文是“余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颈桥边插柳丫;否泰是吉皆由命,叩天别祖离皇家;流泪眼观流泪眼,悲伤思我又思他;铁改余无两三姓,一家分作千万家;十人誓愿归何处,云游梦里浪卷沙;倘有哪家不认祖,忘本必然丧黄沙;......(后两句省免泄)我叫"余德育"电话13885876412,来这可找我,我们这的余姓有一个共同点,家族感强,有点“霸气”有正气,个性太强,如我职位虽低领导也要让三分,呵呵,特别望沾益老家来人联系。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2008年June月
    611:53:50
    姓氏评论访客
      没想到我是蒙古人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伯牙吾台bo
姓氏最新1讨论
  • □1253363031:讨论(2013/11/30 12:22:24)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俞群星:姓氏评论(2010/2/20 21:09:10)
  • 我们湖南宁乡、新化、冷江有一支俞姓,家谱上记载俞廷玉公为始祖,但对廷玉公儿子的记载有所不同,在有通海、通源、通渊外,还记载有通江、通汉,而且我们这一支是俞通汉的后裔,不知是怎么回事,请赐教。
  • □访客: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真的是蒙宗的后代? 姓氏评论(2009/5/11 10:33:20)

  •   网上关于俞廷玉父子四人是否蒙宗的争论非常激烈,据说还因此弄得俞姓一些宗亲之间不太愉快。个人觉得,关于俞氏宗亲寻根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争论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俞氏整个宗族跨越了接近4500年左右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漫长而又频繁的繁衍和迁徙,分支不断,纷繁复杂,演化到今天,让我们的俞氏后人寻根问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有了类似以上那样的争论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争论也并非是件坏事,通过大家的不断考证和研究,终究我们会还原历史的本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要搞清廷玉公父子的宗脉来源,必然要首先弄清他们的身世和家族来源,通过追根溯源探究廷玉公的神秘身份来源。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的情况。
      
      俞君选(婺源俞氏十世祖)
      字柱卿,宋景定壬戌登进士,官扬州太守兼理军事。时扬州泰州真州大饥,公建议赈给,所活数十万人选淮东制幕累避不就,遂乞归婺源田里名其居曰艮为时止时行艮之义也在我当止我何为不乐哉。生绍定已丑葬于元大德甲辰,寿七十六,葬于星溪西祖坟。生有长子 舜民,次子 师鲁。
      
      俞舜民 (婺源俞氏十一世)。
      生宋淳祐丁末死于元元贞乙末葬星溪南,妣周氏葬同穴,生一子,元膺
      
      俞师鲁 (婺源俞氏十一世)
      卓吾挺秀三岁哉奇字知读书日诵数百言大德开举茂材辟使馆编修有政绩辑有春秋注说。生宋开庆已末葬于元泰定年,歿于兄坟右侧同向,生一子 智全
      
      俞元膺 (舜民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元至正年间登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笔者省去)
      生一子 彦诚
      
      俞智全(师鲁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字鑑平,读书有文名至大涧江北濠人士聘为邑校官皇庆间为巢邑教授。生于元至元壬午殁至顺庚午葬于先祖坟右侧,妣贺氏,同穴。生有子一 廷玉
      
      
      俞彦诚 (元膺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幼师庭训,励志诗书,博通经史,初设教乡里,洪武间绩溪、休宁两邑间交聘为邑校官。殁于溪南安吉村,生子一通江
      
      俞廷玉 (智全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字隐儒,幼随父任茬濠巢博学不仕,元季,明太祖起兵驻和县久谋渡江苦无舟辑,公遣子通海等由巢湖率众万船千艘佐太祖南渡以定王业。太祖即吴王位嘉其功,书赠开业功臣,无双盛世,文章第拜检枢密院事不受,卒封河涧郡公。生元大德甲辰殁明洪武丙辰,寿七十二。妣胡夫人、继妣崔夫人同脏溪南辛山异向,生子三 通海、通渊、通源
      
      我想读者看到这儿应该已经对廷玉公的家世大概已经有个了解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于我处家谱所记载,有些文字笔者加了些符号便于读者阅读。俞廷玉的三个儿子我就不必在一一罗列了,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俞廷玉的父亲就是俞智全,为元代的巢湖、凤阳周边的邑校官,大概就是老师的角色。他的堂哥就是俞彦诚,和廷玉也是差不多的职业,只是教授于古徽州绩溪、休宁两地。
      
      俞廷玉的父亲俞智全深处残暴统治的元朝,身份如前面介绍,也和他差不多,邑校官之职。
      
      上推到俞廷玉的曾祖父俞君选,乃是扬州太守,因为已经是宋末,加上后来的蒙人入侵,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也回到故里--婺源的溪西地区(据笔者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溪西村)。作为婺源十世祖的君选公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扬州市长,在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的俞氏家谱中记载了君选公当时为俞氏此脉后裔所立的原派20个字的辈分,即舜(十一世)、智(十二世)、廷(十三世)、通(十四世);光(十五世)、宗(十六世)、麟(十七世)、子(十八世);动(十九世)、全(二十世)、嗣(二十一世)、道(二十二世);藩(二十三世)、承(二十四世)、公(二十五世)、德(二十六世);在(二十七世)、文(二十八世)、士(二十九世)、万(三十世)。
      
      以上资料皆为我处家谱的记载,读者也许会问,我处家谱怎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这样的,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俞廷玉的曾祖俞君选有两个儿子,俞舜民和俞师鲁,即形成两个分支,俞廷玉当然是次子师鲁的一脉,而笔者则是长子俞舜民的后裔。也就是说,俞廷玉和俞彦诚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俞彦诚的儿子俞通江很显然和俞廷玉的儿子通海、通渊、通源当然也是堂兄关系。只是由于父辈或祖辈迁徙的原因,大约是在元代初期,俞廷玉的父辈或祖辈从婺源溪西迁至安徽巢湖、濠州一带居住。至于和我处同属君选公的一脉相传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俞廷玉是蒙宗还是汉人已经是一览无余了。很显然俞廷玉就是宋代扬州太守,即我处婺源第十世祖俞君选公的后代,当然世汉人的后代,决非蒙宗一说。
      
      如果大家有何疑问,愿意相互交流!QQ:120312096 电话:13914747178
      
      俞品峰
      南京2009.5.4
      
  • □访客:姓氏评论(2008/12/10 20:27:13)
  • 好无聊
      
  • □访客:姓氏评论(2008/6/6 21:41:00)
  • 网上看家谱,知俞廷玉公实乃余廷玉(秀一公),我可能是秀四公的后人,我祖上大约自康熙18年左右自云南沾益迁入现址(老地名为普安州属蛾螂铺村,现为贵州盘县红果开发区)以前一直以为姓铁就是铁木真的后人,从网上了解到实情后,认为分析比较合理,我们应为玉里伯牙氏后人,希望这部分的俞姓和余姓都不要见外,秀一公要先在明朝落脚绝对不会说是姓余和铁的,因为我们的家谱也有上面的诗,但有的地方略有出入,原文是“余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颈桥边插柳丫;否泰是吉皆由命,叩天别祖离皇家;流泪眼观流泪眼,悲伤思我又思他;铁改余无两三姓,一家分作千万家;十人誓愿归何处,云游梦里浪卷沙;倘有哪家不认祖,忘本必然丧黄沙;......(后两句省免泄)我叫"余德育"电话13885876412,来这可找我,我们这的余姓有一个共同点,家族感强,有点“霸气”有正气,个性太强,如我职位虽低领导也要让三分,呵呵,特别望沾益老家来人联系。
  • □访客:姓氏评论(2008/6/6 11:53:51)
  • 没想到我是蒙古人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