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伯牙吾台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相关族谱
  • 相关族谱
  • 族谱(计1代,入谱1人)
伯牙吾台 3689个姓1氏
    2010年February月
    2021:9:10
    姓氏评论俞群星
      我们湖南宁乡、新化、冷江有一支俞姓,家谱上记载俞廷玉公为始祖,但对廷玉公儿子的记载有所不同,在有通海、通源、通渊外,还记载有通江、通汉,而且我们这一支是俞通汉的后裔,不知是怎么回事,请赐教。
    经典值1
    [编辑][取消]
    2009年May月
    1110:33:19
    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真的是蒙宗的后代? 姓氏评论访客
      
       网上关于俞廷玉父子四人是否蒙宗的争论非常激烈,据说还因此弄得俞姓一些宗亲之间不太愉快。个人觉得,关于俞氏宗亲寻根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争论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俞氏整个宗族跨越了接近4500年左右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漫长而又频繁的繁衍和迁徙,分支不断,纷繁复杂,演化到今天,让我们的俞氏后人寻根问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有了类似以上那样的争论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争论也并非是件坏事,通过大家的不断考证和研究,终究我们会还原历史的本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要搞清廷玉公父子的宗脉来源,必然要首先弄清他们的身世和家族来源,通过追根溯源探究廷玉公的神秘身份来源。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的情况。
      
      俞君选(婺源俞氏十世祖)
      字柱卿,宋景定壬戌登进士,官扬州太守兼理军事。时扬州泰州真州大饥,公建议赈给,所活数十万人选淮东制幕累避不就,遂乞归婺源田里名其居曰艮为时止时行艮之义也在我当止我何为不乐哉。生绍定已丑葬于元大德甲辰,寿七十六,葬于星溪西祖坟。生有长子 舜民,次子 师鲁。
      
      俞舜民 (婺源俞氏十一世)。
      生宋淳祐丁末死于元元贞乙末葬星溪南,妣周氏葬同穴,生一子,元膺
      
      俞师鲁 (婺源俞氏十一世)
      卓吾挺秀三岁哉奇字知读书日诵数百言大德开举茂材辟使馆编修有政绩辑有春秋注说。生宋开庆已末葬于元泰定年,歿于兄坟右侧同向,生一子 智全
      
      俞元膺 (舜民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元至正年间登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笔者省去)
      生一子 彦诚
      
      俞智全 (师鲁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字鑑平,读书有文名至大涧江北濠人士聘为邑校官皇庆间为巢邑教授。生于元至元壬午殁至顺庚午葬于先祖坟右侧,妣贺氏,同穴。生有子一 廷玉
      
      
      俞彦诚 (元膺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幼师庭训,励志诗书,博通经史,初设教乡里,洪武间绩溪、休宁两邑间交聘为邑校官。殁于溪南安吉村,生子一 通江
      
      俞廷玉 (智全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字隐儒,幼随父任茬濠巢博学不仕,元季,明太祖起兵驻和县久谋渡江苦无舟辑,公遣子通海等由巢湖率众万船千艘佐太祖南渡以定王业。太祖即吴王位嘉其功,书赠开业功臣,无双盛世,文章第拜检枢密院事不受,卒封河涧郡公。生元大德甲辰殁明洪武丙辰,寿七十二。妣胡夫人、继妣崔夫人同脏溪南辛山异向,生子三 通海、通渊、通源
      
      我想读者看到这儿应该已经对廷玉公的家世大概已经有个了解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于我处家谱所记载,有些文字笔者加了些符号便于读者阅读。俞廷玉的三个儿子我就不必在一一罗列了,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俞廷玉的父亲就是俞智全,为元代的巢湖、凤阳周边的邑校官,大概就是老师的角色。他的堂哥就是俞彦诚,和廷玉也是差不多的职业,只是教授于古徽州绩溪、休宁两地。
      
      俞廷玉的父亲俞智全深处残暴统治的元朝,身份如前面介绍,也和他差不多,邑校官之职。
      
      上推到俞廷玉的曾祖父俞君选,乃是扬州太守,因为已经是宋末,加上后来的蒙人入侵,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也回到故里--婺源的溪西地区(据笔者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溪西村)。作为婺源十世祖的君选公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扬州市长,在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的俞氏家谱中记载了君选公当时为俞氏此脉后裔所立的原派20个字的辈分,即舜(十一世)、智(十二世)、廷(十三世)、通(十四世);光(十五世)、宗(十六世)、麟(十七世)、子(十八世);动(十九世)、全(二十世)、嗣(二十一世)、道(二十二世);藩(二十三世)、承(二十四世)、公(二十五世)、德(二十六世);在(二十七世)、文(二十八世)、士(二十九世)、万(三十世)。
      
      以上资料皆为我处家谱的记载,读者也许会问,我处家谱怎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这样的,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俞廷玉的曾祖俞君选有两个儿子,俞舜民和俞师鲁,即形成两个分支,俞廷玉当然是次子师鲁的一脉,而笔者则是长子俞舜民的后裔。也就是说,俞廷玉和俞彦诚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俞彦诚的儿子俞通江很显然和俞廷玉的儿子通海、通渊、通源当然也是堂兄关系。只是由于父辈或祖辈迁徙的原因,大约是在元代初期,俞廷玉的父辈或祖辈从婺源溪西迁至安徽巢湖、濠州一带居住。至于和我处同属君选公的一脉相传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俞廷玉是蒙宗还是汉人已经是一览无余了。很显然俞廷玉就是宋代扬州太守,即我处婺源第十世祖俞君选公的后代,当然世汉人的后代,决非蒙宗一说。
      
      如果大家有何疑问,愿意相互交流!QQ:120312096 电话:13914747178
      
      俞品峰
      南京 2009.5.4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2008年December月
    1020:27:12
    姓氏评论访客
      好无聊
      
    经典值1
    [编辑][取消]
    2008年June月
    621:41:0
    姓氏评论访客
      网上看家谱,知俞廷玉公实乃余廷玉(秀一公),我可能是秀四公的后人,我祖上大约自康熙18年左右自云南沾益迁入现址(老地名为普安州属蛾螂铺村,现为贵州盘县红果开发区)以前一直以为姓铁就是铁木真的后人,从网上了解到实情后,认为分析比较合理,我们应为玉里伯牙氏后人,希望这部分的俞姓和余姓都不要见外,秀一公要先在明朝落脚绝对不会说是姓余和铁的,因为我们的家谱也有上面的诗,但有的地方略有出入,原文是“余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颈桥边插柳丫;否泰是吉皆由命,叩天别祖离皇家;流泪眼观流泪眼,悲伤思我又思他;铁改余无两三姓,一家分作千万家;十人誓愿归何处,云游梦里浪卷沙;倘有哪家不认祖,忘本必然丧黄沙;......(后两句省免泄)我叫"余德育"电话13885876412,来这可找我,我们这的余姓有一个共同点,家族感强,有点“霸气”有正气,个性太强,如我职位虽低领导也要让三分,呵呵,特别望沾益老家来人联系。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2008年June月
    611:53:50
    姓氏评论访客
      没想到我是蒙古人
    经典值4
    [编辑][取消]
    2005年October月
    112:40:13
    给各位俞姓后人问声好.Kharchin
      这里是是内蒙古宁城,以前叫喀喇沁中旗.也就是土土哈将军故土"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所在地.喀喇沁蒙古为土土哈将军所领钦察部后裔(当然也有其他祖先,如兀良哈).我部先民自南俄草原迁徙元大都,后随元室北归漠北,于博来太师时代称雄北元汗庭,后由卫拉特太师统领迁于西蒙河套地区,再后来东迁兀良哈之地至今.可谓几经周折,土土哈将军后裔又回到祖先起源的这个小地方.
      
    经典值1
    [编辑][取消]
    2005年April月
    1121:27:0
    大元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西昌姜坡俞氏世家源流俞世刚
      尝闻书曰文王开基修祖庙以序昭穆孔圣训孝先追远而报宗亲是故问本寻源人所当执也溯我西昌姜坡俞氏宗源实为武安城黄羊川第七渡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姓王里佰牙吾氏大元诏封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嫡派子孙其先世飘华缨鸣佩玉累食元封厥后子孙居官为相者有燕铁木儿有撒敦有唐其势元季世臣之家鲜有比其盛者吾祖秀一公系始祖考武平王铁木耳之嫡长子大元太师太平王中书大丞相燕铁木耳之昆弟至顺元年三月吾祖以廷试得赐进士及第居官庙堂是年上皇归天顺帝践祚厥后太师伯颜恃宠而骄专权自恣结党害政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元元年七月又大兴燕铁木儿宗党之狱仇杀不辜吾祖弟兄十人亦遭其诽谤黜逐离京寓居江南风阳府安丰县至正十二年值红巾势大猖獗杀戕士夫夷吾族类祖弟兄十人思维天更元运社稷不保亟去辨发胡服携家小宗族扈从窃负而逃至庐州凤锦桥取玉字谐音更姓为俞折柳为记各散一方至此兄弟异路哀动遥苍举族离散如云水飘扬我祖秀一公更名俞廷玉其名隐喻吾俞姓系出自朝廷中之玉里佰牙吾氏至正十三年匿巢湖投姥山金花姐水寨江南豪杰均来拜伏尊为主将至正十五年帅巢湖三寨水师投明太祖朱元璋定策取金陵太祖倚为左右手至正十八年进龙虎上将军上护国同知江南枢密院事九月攻安庆不克殁于阵太祖吴王元年追封河间郡公谥武烈三世祖襄烈公通渊洪武二十五年封越西侯帅师讨建昌(今西昌)叛贼月鲁贴木耳予世守建南(今凉山地区)子孙蒙特恩世袭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清康熙八年改四川行都司为建昌监理厅废都指挥世职俞氏沦为布衣十二世祖鼐臣偕弟鼎臣卜居建昌东门外姜坡村落业........
       . ****** 西昌姜坡俞氏历代祖考 ******
       始祖大元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后裔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
       二世祖大明开国武烈河间郡公俞廷玉 妣姜氏
       三世祖大明开国襄烈越西侯俞通渊 妣计氏法名妙贞
       伯祖大明开国忠烈虢国公俞通海 妣于氏
       (通海无后)
       伯祖大明开国南安侯俞通源 后世繁衍安徽巢县 凤台 繁昌 枞阳
       四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海 字聪
       叔祖明豹韬卫亲军指挥使俞靖 字辅 后世繁衍江苏
       五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俊
       六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达
       七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镇
       八世祖明俞龙
       九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迁整饬建昌兵备副使俞潮
       十世祖明俞承勋
       十一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希鲁
       十二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惟良
       叔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兼领建南道中军及建昌卫印务俞忠良
       十三世祖明儒学生员俞鼐臣
       叔祖清明威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鼎臣
       十四世祖清俞暄
       十五世祖清俞腾莺
       十六世祖清俞可宗
       十七世祖清赐花翎俞开伦
       十八世祖清振威将军云南副将俞应彪
      
       ******* 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字派五十六字 ******
       廷通海俊达镇龙 潮承希良臣天腾 可开学文德元启 世秉忠志立品仁
       崇化正道永昌大 恒怀光显长远明 宗映相仕国嘉兆 钦恩赐禄以万荣
       (目前已启用到第二十四字忠字辈)
      
      
       ****** 西昌姜坡俞氏故老相传存据诗一首 ******
       吾本元朝宰相家 红巾作乱走天涯
       庐阳岸上分携手 凤锦桥头折柳丫
       否泰是天还是命 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今散归何处 如梦云游浪卷沙
       俞字本无三两姓 一家分作万千家
      
       ******* :《明史.俞通海.通源.通渊传》 *******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子三人,通海、通源、渊。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而赵普胜叛去。元兵以楼船扼马场河等口。濒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会天大雨,水深丈余,乃引舟出江,至和阳。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破海牙诸水寨,授万户。从渡江,克采石,取太平,徇下诸属县。海牙复以战舰截采石,而陈兆先合淮兵二十万屯方山,相犄角。通海与廖永安等击之,大败其众,海牙遁。进破兆先,取集庆路。从汤和拔镇江,迁秦淮翼元帅。偕诸将取丹阳、金坛、常州。迁行枢密院判官。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已,偕永安等克石牌戍,夺马驮沙而还。普胜既叛归友谅,陷池州,遣别将守,而自据枞阳水寨。太祖方征浙东,以枞阳为忧。通海往攻,大破之。普胜陆走,尽获其舟,遂复池州。迁佥枢密院事。陈友谅犯龙湾,偕诸将击走之,追焚其舟于慈湖,擒七帅,逐北至采石。功最,进枢密院同知。从攻友谅,下铜陵,克九江,掠蕲、黄。从徐达击叛将祝宗、康泰,复南昌。从援安丰,败士诚兵。还攻庐州。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明年从平武昌。拜中书省平章政事。总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败士诚兵,擒其将硃琼、陈胜。进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通源,字百川。从大将军征中原,偕副将军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台,取凤翔、巩昌、泾州,守开城。会张良臣据庆阳再叛,大将军命诸将分兵蹙之。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顾时略其北,傅友德略其东,陈德略其南。大将军逼城下,良臣援绝粮尽,败死。遂克庆阳。征定西,克兴元,皆先登。洪武三年封南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有功。徙江南豪民十四万田凤阳。又攻云南,征广南蛮,俘斩数万。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渊以父兄故,充参侍舍人。从征,积功授都督佥事。通源既坐党,太祖念廷玉、通海功,二十五年封渊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帅师讨建昌叛贼,城越巂。明年坐累失侯,遣还里。建文元年召复爵。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 南京俞通海故居百猫坊 ********
       在南京升州路南彩霞街石猫坊。传闻朱元璋得天下后,封俞通海三兄弟为公侯,俞通海死后又被追封为虢国公,他的住宅被称为俞府。俞家的仇人散布谣言,说俞府有“王气”。朱元璋心有余悸,就派术士刘基前往施法,在俞府门前立了一座石坊,上刻100只猫子,并挖了一 口井。在宅后设了钓鱼台,又设了赶鱼巷。四周的小巷纵横复杂,如同八卦阵。“ 俞”同 “ 鱼”谐音,俞家在猫的监视下生活,在八卦阵中安份守己,朱元璋终于放了心。现存石猫坊是江苏唯一保存的明代府第石坊。
      
      
    经典值5
    [编辑][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伯牙吾台bo
姓氏最新1讨论
  • □1253363031:讨论(2013/11/30 12:22:24)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俞群星:姓氏评论(2010/2/20 21:09:10)
  • 我们湖南宁乡、新化、冷江有一支俞姓,家谱上记载俞廷玉公为始祖,但对廷玉公儿子的记载有所不同,在有通海、通源、通渊外,还记载有通江、通汉,而且我们这一支是俞通汉的后裔,不知是怎么回事,请赐教。
  • □访客: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真的是蒙宗的后代? 姓氏评论(2009/5/11 10:33:20)

  •   网上关于俞廷玉父子四人是否蒙宗的争论非常激烈,据说还因此弄得俞姓一些宗亲之间不太愉快。个人觉得,关于俞氏宗亲寻根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争论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俞氏整个宗族跨越了接近4500年左右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漫长而又频繁的繁衍和迁徙,分支不断,纷繁复杂,演化到今天,让我们的俞氏后人寻根问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有了类似以上那样的争论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争论也并非是件坏事,通过大家的不断考证和研究,终究我们会还原历史的本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要搞清廷玉公父子的宗脉来源,必然要首先弄清他们的身世和家族来源,通过追根溯源探究廷玉公的神秘身份来源。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的情况。
      
      俞君选(婺源俞氏十世祖)
      字柱卿,宋景定壬戌登进士,官扬州太守兼理军事。时扬州泰州真州大饥,公建议赈给,所活数十万人选淮东制幕累避不就,遂乞归婺源田里名其居曰艮为时止时行艮之义也在我当止我何为不乐哉。生绍定已丑葬于元大德甲辰,寿七十六,葬于星溪西祖坟。生有长子 舜民,次子 师鲁。
      
      俞舜民 (婺源俞氏十一世)。
      生宋淳祐丁末死于元元贞乙末葬星溪南,妣周氏葬同穴,生一子,元膺
      
      俞师鲁 (婺源俞氏十一世)
      卓吾挺秀三岁哉奇字知读书日诵数百言大德开举茂材辟使馆编修有政绩辑有春秋注说。生宋开庆已末葬于元泰定年,歿于兄坟右侧同向,生一子 智全
      
      俞元膺 (舜民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元至正年间登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笔者省去)
      生一子 彦诚
      
      俞智全(师鲁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字鑑平,读书有文名至大涧江北濠人士聘为邑校官皇庆间为巢邑教授。生于元至元壬午殁至顺庚午葬于先祖坟右侧,妣贺氏,同穴。生有子一 廷玉
      
      
      俞彦诚 (元膺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幼师庭训,励志诗书,博通经史,初设教乡里,洪武间绩溪、休宁两邑间交聘为邑校官。殁于溪南安吉村,生子一通江
      
      俞廷玉 (智全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字隐儒,幼随父任茬濠巢博学不仕,元季,明太祖起兵驻和县久谋渡江苦无舟辑,公遣子通海等由巢湖率众万船千艘佐太祖南渡以定王业。太祖即吴王位嘉其功,书赠开业功臣,无双盛世,文章第拜检枢密院事不受,卒封河涧郡公。生元大德甲辰殁明洪武丙辰,寿七十二。妣胡夫人、继妣崔夫人同脏溪南辛山异向,生子三 通海、通渊、通源
      
      我想读者看到这儿应该已经对廷玉公的家世大概已经有个了解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于我处家谱所记载,有些文字笔者加了些符号便于读者阅读。俞廷玉的三个儿子我就不必在一一罗列了,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俞廷玉的父亲就是俞智全,为元代的巢湖、凤阳周边的邑校官,大概就是老师的角色。他的堂哥就是俞彦诚,和廷玉也是差不多的职业,只是教授于古徽州绩溪、休宁两地。
      
      俞廷玉的父亲俞智全深处残暴统治的元朝,身份如前面介绍,也和他差不多,邑校官之职。
      
      上推到俞廷玉的曾祖父俞君选,乃是扬州太守,因为已经是宋末,加上后来的蒙人入侵,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也回到故里--婺源的溪西地区(据笔者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溪西村)。作为婺源十世祖的君选公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扬州市长,在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的俞氏家谱中记载了君选公当时为俞氏此脉后裔所立的原派20个字的辈分,即舜(十一世)、智(十二世)、廷(十三世)、通(十四世);光(十五世)、宗(十六世)、麟(十七世)、子(十八世);动(十九世)、全(二十世)、嗣(二十一世)、道(二十二世);藩(二十三世)、承(二十四世)、公(二十五世)、德(二十六世);在(二十七世)、文(二十八世)、士(二十九世)、万(三十世)。
      
      以上资料皆为我处家谱的记载,读者也许会问,我处家谱怎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这样的,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俞廷玉的曾祖俞君选有两个儿子,俞舜民和俞师鲁,即形成两个分支,俞廷玉当然是次子师鲁的一脉,而笔者则是长子俞舜民的后裔。也就是说,俞廷玉和俞彦诚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俞彦诚的儿子俞通江很显然和俞廷玉的儿子通海、通渊、通源当然也是堂兄关系。只是由于父辈或祖辈迁徙的原因,大约是在元代初期,俞廷玉的父辈或祖辈从婺源溪西迁至安徽巢湖、濠州一带居住。至于和我处同属君选公的一脉相传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俞廷玉是蒙宗还是汉人已经是一览无余了。很显然俞廷玉就是宋代扬州太守,即我处婺源第十世祖俞君选公的后代,当然世汉人的后代,决非蒙宗一说。
      
      如果大家有何疑问,愿意相互交流!QQ:120312096 电话:13914747178
      
      俞品峰
      南京2009.5.4
      
  • □访客:姓氏评论(2008/12/10 20:27:13)
  • 好无聊
      
  • □访客:姓氏评论(2008/6/6 21:41:00)
  • 网上看家谱,知俞廷玉公实乃余廷玉(秀一公),我可能是秀四公的后人,我祖上大约自康熙18年左右自云南沾益迁入现址(老地名为普安州属蛾螂铺村,现为贵州盘县红果开发区)以前一直以为姓铁就是铁木真的后人,从网上了解到实情后,认为分析比较合理,我们应为玉里伯牙氏后人,希望这部分的俞姓和余姓都不要见外,秀一公要先在明朝落脚绝对不会说是姓余和铁的,因为我们的家谱也有上面的诗,但有的地方略有出入,原文是“余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颈桥边插柳丫;否泰是吉皆由命,叩天别祖离皇家;流泪眼观流泪眼,悲伤思我又思他;铁改余无两三姓,一家分作千万家;十人誓愿归何处,云游梦里浪卷沙;倘有哪家不认祖,忘本必然丧黄沙;......(后两句省免泄)我叫"余德育"电话13885876412,来这可找我,我们这的余姓有一个共同点,家族感强,有点“霸气”有正气,个性太强,如我职位虽低领导也要让三分,呵呵,特别望沾益老家来人联系。
  • □访客:姓氏评论(2008/6/6 11:53:51)
  • 没想到我是蒙古人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